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端牢糧食“金飯碗” 湖北監利擴產能提質效

5月28日,監利荊糧供銷合作社育秧大棚里,新生的秧苗生機勃勃。秧床上,育好的秧苗像“植被”一樣卷好后,運送到田頭移栽。

“這批次插的都是蝦稻田秧苗,農戶訂購秧苗4000畝,已插完3400畝。”合作社理事長徐響成介紹,他們社會化服務周邊水稻10萬畝,帶動5.6萬農戶種植。該鎮古坊村四組村民匡偉,在該合作社訂購蝦稻秧苗150畝,去年底畝產蝦稻1300斤,畝均增產100斤。合作社按照高于市場的訂單價收購,僅水稻種植,匡偉增收2.7萬元。

監利市是全國水稻生產第一縣,連續多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稱號。去年,監利市糧食播種面積257萬畝,糧食總產量128萬噸,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可以說,湖北每生產20碗米飯,約1碗來自監利。

“作為產糧大縣,監利堅決扛牢糧食生產政治責任,充分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著力穩面積、擴產能、提質效。”監利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兵說。

車行監利,一馬平川,不時可以看到“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牌子。早在1988年4月,監利劃定全國第一塊基本農田保護區,開全國耕地保護先河。此后,監利常態化開展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專項整治,守牢264萬畝耕地和212萬畝基本農田紅線,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糧食產量穩中有升。

監利市每年整合項目資金10億元,用于支持農業發展,端牢糧食“金飯碗”。今年改造高標準農田14萬畝,全市高標準農田面積達140萬畝,提高農業抗災害能力。同時,通過實施農資監管、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等行動,提高耕地生產能力,保障糧食產量和質量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建設耕地監測點27個、化肥減量增效和水肥一體化示范區5個。

2018至2021年,監利市對稻谷實際種植者補貼面積逐年增長,分別為207.8萬畝、208.2萬畝、214.8萬畝、218.8萬畝,畝均補貼標準為40元/畝左右。去年以來,每年列支500萬元,支持建設50個500畝以上高標準雙季稻復種示范田,雙季稻面積恢復到25萬畝。

“蝦稻共舞”按下綠色富農“快進鍵”,“監利大米”和“監利龍蝦”品牌紅遍大江南北,更極大提高了農民種糧、養殖積極性。2017至2021年,監利蝦稻面積從27.5萬畝發展到108萬畝,面積增長近4倍。為避免出現重蝦輕稻、擠占糧食生產面積情況,該市對“蝦稻共作”農田、“回型池”過大的農戶和主體,納入動態監管,引導農戶種滿種足每一分田,確保水稻畝產達到500公斤以上。(記者 崔逾瑜 通訊員 宋從峰)

關鍵詞: 蝦稻田秧苗 監利荊糧供銷合作社育秧大棚 監利市糧食播種面積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