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今日最新!《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發布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疫病防治專家委員會


【資料圖】

(2022年12月10日)

一、治療方案

(一)成人治療方案

1.癥見發熱、惡風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風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疏風解毒膠囊(顆粒)、荊防敗毒顆粒、清肺排毒顆粒、散寒化濕顆粒、感冒清熱膠囊(顆粒)、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顆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風膠囊(片、顆粒)等。

2.癥見咽痛明顯,發熱、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風清熱,化濕解表,清熱解毒功效的中成藥,如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化濕敗毒顆粒、宣肺敗毒顆粒、熱炎寧合劑、銀黃清肺膠囊、連花清咳片、六神丸(膠囊)、銀翹解毒顆粒、金葉敗毒顆粒、藍芩口服液、復方芩蘭口服液、清咽滴丸、喉咽清顆粒、桑菊感冒片、桑夏菊顆粒、痰熱清膠囊、雙黃連口服液、柴芩清寧膠囊、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顆粒、消炎退熱顆粒、清開靈顆粒、小柴胡顆粒等。

3.癥見咳嗽明顯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藥,如急支糖漿、咳速停糖漿、宣肺止嗽合劑、通宣理肺丸(顆粒、口服液)、杏蘇止咳顆粒、連花清咳片、杏貝止咳顆粒、橘紅痰咳液、感冒止咳顆粒等。

4.癥見乏力、伴胃腸不適、如嘔吐、腹瀉者,宜服用具有化濕解表功效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等。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風通圣丸(顆粒)。

5.癥見鼻塞流涕明顯者,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竅功效的中成藥,如鼻竇炎口服液、散風通竅滴丸等。

(二)兒童治療方案

1.癥見惡寒發熱、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兒柴桂退熱顆粒、小兒風熱清口服液等。

2.癥見發熱、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兒童清肺口服液、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減味小兒化痰散等。

3.癥見發熱、食少腹脹、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結者,可用健兒清解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等。

4.癥見咽痛明顯者,可用小兒清咽顆粒、開喉劍噴霧劑(兒童型)等。

5.癥見咳嗽明顯者,可用清宣止咳顆粒、小兒止咳糖漿、小兒清肺止咳片等。

6.癥見乏力、納食不香者,可用醒脾養兒顆粒等。

考慮兒童體質特殊,病情變化迅速,宜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出現病情變化的,需及時就醫。

(三)特殊人群如嬰幼兒、哺乳期婦女、孕婦、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礎疾病人群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各地醫療機構可利用“互聯網+醫療”,開展居家健康指導、健康宣教、用藥咨詢等服務,指導群眾合理使用中醫藥。

注意:上述中成藥選擇其中一種,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一般3~5天或癥狀消失即停止用藥,如癥狀無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二、預防方案

(一)藥物干預

1.代茶飲:生黃芪9g、金銀花5g、廣藿香3g。每日一劑,開水泡服,代茶頻頻飲服。適宜普通人群的預防服用。

2.玉屏風顆粒:每次5克,一天三次。適宜容易體虛感冒、自汗惡風者預防服用。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干預

1.功法鍛煉:太極拳、八段錦等。

2.穴位按摩

(1)按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揉動的過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脹為度,帶動皮下組織運動,拇指和皮膚之間不能有摩擦。在兩側合谷穴上按揉持續時間各約3~5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

(2)揉擦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

操作方法:采用擦法操作,左手擦左側,右手擦右側。先擦熱雙手,握空拳,以兩手拇指指間關節背側,緊貼于鼻梁兩側,上下摩擦;或以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一次為一拍,可做4個八拍或以發熱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

(3)按揉風池穴

位置:風池穴位于后枕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操作。雙手放在頭部兩側,掌心對著耳朵,雙手拇指分別按在兩側的風池穴上。揉動的過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脹為度,帶動皮下組織運動,手指和皮膚之間不能有摩擦。

3.飲食有節

每日三餐規律進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樣,保證谷類、優質蛋白質類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量,多飲水。如有食欲不振、腹脹、便秘等癥狀可在醫師指導下進行藥食兩用食品輔助治療,如蘿卜、山藥、薏米、藿香、菊花、荷葉、絲瓜、冬瓜等。

藥膳,如銀耳雪梨百合羹

組成:銀耳、雪梨、百合、冰糖。

用法:銀耳用溫水泡20分鐘,將泡好的銀耳去根,撕成小塊。雪梨去皮核,切成小塊。百合掰成小塊。將所有原料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燒開后調成小火燉煮20分鐘,待鍋內湯品燉制稍微粘稠,開大火加入適量冰糖,待冰糖融化后出鍋,溫食、涼食均可。每周三服。

4.起居有常

作息規律,夜臥早起,保障充分睡眠。順應氣候變化,及時調整衣物和室內溫度,注意防寒保暖和節氣保健。應避免到人群聚集場所。

5.勞逸有度

運動和休息適度,可適當運用中醫功法鍛煉,或根據個人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

6.情志暢達

應保持愉快心情,切勿發怒,順應自然規律,不厭長日,精神外向,對外界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使氣機宣暢,通泄自如。

三、康復方案

(一)中成藥康復

1.癥見氣短、多汗、胸悶、心悸、干咳者,宜服用具有補肺益腎功效的中成藥,如生脈飲、金 水寶膠囊、蛤蚧定喘膠囊等。

2.癥見乏力、納差、腹脹、便溏者,宜服用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藥,如補中益氣丸、參芪口服液、潞黨參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

3.癥見失眠、焦慮、抑郁者,宜服用具有養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藥,如加味逍遙丸、百樂眠、疏肝解郁膠囊等。

(二)中醫非藥物療法康復

1.艾灸療法

常用選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腎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與膈俞(或中脘與上脘):用溫灸盒灸30分鐘;足三里或孔最或腎俞:清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 頻次:每日1次。選用艾灸療法時,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鐘,持續2周;癥狀明顯可交替選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繼續施灸5次。10次為1個療程。

2.經穴推拿

(1)穴位按摩:太淵、膻中、中府、肺俞、腎俞、大腸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癢、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澤等。

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觸摸皮膚并稍加按壓,小幅度的環轉按揉腧穴,以產生酸脹溫熱感為佳,每次1~3分鐘。

(2)經絡推拿: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任脈、督脈等。

方法:取坐位或臥位,均勻呼吸。用一手手掌大魚際沿經絡循行方向緊貼皮膚施力作直線往返快速摩擦,可兩手掌交替進行,100~120次/分鐘(每手摩擦 50~60 次/分鐘) ,每條經絡摩擦1分鐘為宜。

3.耳穴壓豆

常用耳穴:支氣管、肺、腎、內分泌、神門、枕、脾、胃、大腸、交感等。

方法:耳穴壓豆是將貼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貼敷于相應耳穴并稍加壓力,以穴位產生酸麻重脹感或發熱為度。貼敷后每天自行按壓數次,每次3~4分鐘。每次貼壓后保留1~2天,取下后讓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樣方法貼敷,一般5~6次為1個療程。

4.拔罐

背腧穴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腎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簡便的中醫康復手段,在調節亞健康狀態、治療多種疾病方面有較好效果。

注意事項:拔火罐應注意防止燙傷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時間不宜太長,拔罐時如出現四肢發冷、惡心嘔吐、心悸、面色蒼白、冷汗、頭暈等應立即停止,并讓患者平臥休息。

5.其他方法

可使用八段錦、太極拳等中醫傳統功法適當鍛煉。

本文來源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操作方法 治療方案 醫療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