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當前資訊!解開出口的謎題

年初以來,市場對出口預測頻頻出現大幅低估(圖1),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出口的種種謎題呢?

謎題一:“空置”的集裝箱

港口上成堆空置的集裝箱一直是擔憂出口的理由之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實上,集裝箱吞吐量增速與出口增速的歷史相關性并不強,兩者的歷史相關性僅為23%(剔除異常值)。相關性低原因是集裝箱的吞吐量,既不區分進出口方向,也不區分內外貿方向,而2022年內貿集裝箱的吞吐量也占到了43%。另外集裝箱吞吐量數據也無法顯示所運輸商品的具體價值。

過去一年受供應鏈的影響,集裝箱吞吐量與出口的相關性進一步減弱,2022年兩者相關性僅為-0.08。原因是2022年開始,集裝箱供過于求,疫情期間中國集裝箱產量比疫情前增長了66%,且中國港口的集裝箱存放成本較低,導致去年末大量空箱回流,集裝箱吞吐量明顯走高。

去年11月,主要樞紐港口的集裝箱重箱吞吐量同比下滑9.7%,而集裝箱空箱吞吐量同比增加23.7%。結果是,表面上看去年四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7%,但實際上去年四季度國內出口受疫情和外需的雙重影響明顯下行。

還有一點被市場忽視的是,出口運輸方式不僅有海運,也有陸運和航空。運輸也不僅有集裝箱裝載,還可以通過干散貨、油輪和管道。而今年3月出口高增的商品主要是汽車(拉動出口1.5個百分點)、鋼材(拉動出口1.3個百分點)和成品油(拉動出口0.3個百分點)。其中汽車的海運使用滾裝船,陸運通過中歐班列;鋼材的海運使用干散貨船運輸;成品油的海運則使用專門的油船運輸。這讓集裝箱吞吐量的數據更加無法跟蹤實際出口的變化。

謎題二:“低迷”的航運價格

3月國內航運價格持續回落,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3月均值同比下滑70%,環比下滑9.3%。其中,美東航線和地中海航線的CCFI運價指數同比分別下滑59.7%和71.6%,環比分別下滑9.2%和8.7%。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3月同比下滑80%,環比下滑6.6%。

出口運價指數體現了外貿集裝箱的供需緊張情況,但也會受到運輸成本(主要是油價)、航次運輸效率等因素的影響。從相關性上看,2020年以前,CCFI指數同比與出口同比之間的相關性為58%(剔除異常值)。但在2020年以后,受供應鏈等因素影響,運價數據與實際出口數據存在明顯偏離,兩者之間的相關性系數下滑為48%(剔除異常值)。

2020年下半年,受供應鏈不暢等因素影響,各大航線效率大幅下滑,2020年全球各大航線準班率僅22.93%,大幅低于此前60%左右的平均準班率,疊加旺盛的出口和后續上行的油價,CCFI指數同比增速一度超200%。

但2021年下半年開始,情況開始逆轉,隨著原油價格回落、全球供應鏈壓力逐漸緩解以及需求開始下行,集裝箱市場從原先的“一箱難求”變成了“空箱堆積”,疊加去年高基數,CCFI運價指數同比降幅達到了70%。

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開始于2020年的周期行情也就導致了其與出口同比增速的相關性回落,市場或許要等到這一輪運價周期結束之后,才能夠再次通過跟蹤CCFI等運價指數來跟蹤出口。

另外,今年以來中國和俄羅斯、東盟、中歐等陸上接壤國家的通關口岸效率明顯加快,陸路運輸復蘇大幅好于海運,比如霍爾果斯截止3月27日中歐班列同比增長8.1%,二連浩特前兩個月載貨量同比增長13.4%,對應于3月東南亞國家、俄羅斯等對中國出口拉動大幅提高,這也導致市場因為過于關注航運數據而忽視了陸運對出口的拉動。

謎題三:“暴跌”的韓國出口

在中國出口同比增速走高時,3月韓國出口同比增速下滑6.1個百分點至-13.6%,這也是韓國出口連續6個月處于負增長區間了。

往年韓國和中國的出口增速走勢接近,在剔除1-2月(春節因素)的情況下,中國和韓國出口同比的相關性能夠達到76%。原因是中韓出口結構相似,其中機電類商品(HS口徑第84、85類)在中韓出口里的占比均為43%(中國HS84 高于韓國,韓國HS85高于中國)。中韓出口金額占比前五的商品中有四類商品一致,占比前十的商品中有七類商品一致(均為HS一級口徑)。

但在細分口徑上,中韓出口也存在明顯差異,比如韓國機電類出口主要集中在半導體產業鏈,其中集成電路出口占比達到17%,而中國機電類出口里的半導體占比較低,集成電路占比僅為4.6%。

所以韓國出口受全球半導體下行周期的影響更加明顯,3月韓國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出口同比下滑32.2%,其中半導體下滑33.9%,手機下滑49.3%,計算機下滑52.5%。

而中國的“新三樣”機電類商品對出口的支撐明顯,一季度中國新能源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合計出口2646.9億元,同比增長66.9%,拉動出口2個百分點左右。

謎題四:“對不上”的越南進口

市場對出口還有一個疑點:中國對各國出口和各國自中國進口的數據不一致。其中代表性的是3月中國對越南出口增長38.2%,但越南自中國進口僅增長7%,且絕對量存在明顯差異。

中國對外國出口和外國自中國進口的數據存在差異,其實是常見現象,并不只出現在今年初的數據中。這和原產地認定規則、計價規則(離岸價、到岸價等)、在途時間(中國出口了但是進口國還沒收到貨)等因素有關。比如,中國出口商品至越南,計入對越南出口,但越南再加工后轉運到美國,越南將其認定為轉口商品不計入進口數據,美國可能計入自中國進口。

歷史上看,中國對越南的出口明顯高于越南自中國的進口,類似情況也存在于中國香港,中國大陸對香港的出口高于香港自中國大陸的進口,這些都可能與轉口貿易的旺盛有關。特別是去年末以來,中國出口越南和越南進口中國的數據分化程度進一步放大,中國香港也出現了類似情況,可能反映出近期轉口貿易的占比出現上升。

本文作者:天風宏觀宋雪濤?SAC執業證號:S111051709003,本文來源:天風宏觀宋雪濤,原文標題:《解開出口的謎題》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