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我國前5個月光伏裝機和海關數據,隱藏著一個驚人真相!_天天關注

一方面是產能過剩與大擴產不絕于耳,一方面是光伏各環節產品價格均出現暴跌。亂花漸欲迷人眼,最終還是要看市場需求。光伏裝機,是個硬指標,是個金標準。

看完我國今年1-5月份的光伏新增裝機,看完1-5月份的太陽能電池生產數據以及海關出口數據,趕碳號非常吃驚——這樣的需求刺激之下,行業想不火都難。


【資料圖】

忽然想起2021年時的房地產,在房住不炒與宏觀調控之下,在一片風聲鶴唳之中,我們一年竟然錄得18萬億交易量,創歷史紀錄,那是最后的瘋狂。

光伏新能源,和房地產的行業屬性不同,首先需求就不一樣,政策支持度不一樣,規?;鶖狄膊灰粯?。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對于光伏的“瘋狂”,還是要用辯證眼光來看,用歷史眼光來看,以及用發展眼光來看。

正是一年豐收節,對光伏產業來說,也同樣如此。

6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5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令人震驚,更令人驚喜:

今年1-5月,我國實現光伏新增裝機61.21GW,無論是增長的絕對值,還是增幅,在火電、水電、核電、風電中均處于首位,成為壓倒性的一支新生力量!

01?新增裝機基數越大,增速反而更快?

來源:國家能源局;標*的指標為絕對量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新增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今年1-5月,竟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7.49GW!

對于今年和2022年、2021年總共三年1-5月份的同期數據,我們做了簡要匯總,如下:

不知大家發現什么規律沒有?

2022年1-5月的新增裝機,較2021年同期增長了139.25%。而2023年1-5月的新增裝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8.16%!

從近三年的1-5月份裝機情況看,我國光伏裝機在翻倍地增長,增速不降反增!而且,這是在基數在變大的情況下發生的,怎么看都有點讓人匪夷所思——因為實在有違常理。

對此,隆基綠能總裁李振國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去年因為組件價格太高,很多央企的項目后移,導致1-4月裝機量十分高。隆基對于今年的裝機量有信心,但是,過去兩三年市場保持50%-60%的高速增長,很難持續,大概率將回歸到約10%-20%的正常增長水平。

李振國作為行業老大,這樣的分析不無道理。從5月份的數據看,較4月份和3月份都有小幅下滑,但降幅相當有限。是否仍在消化去年央企的項目,不得而知。但從往年前低后高的歷史趨勢判斷,今年任何一個單月的光伏裝機,大概率都會維持在10個GW以上了。

即使在下半年或年底不出現搶裝的情況,按照今年前五個月的平均裝機量,每個月平均為12.24GW的話,全年也能實現147GW——這將大大超出此前國家能源局所公布的100GW全年目標。當然,這個100GW目標是打底目標,上不封頂。

那么頂在哪里呢?如果隨著光伏產品不斷降價,假設下半年地面電站招標的組件價格在1.3元/W左右,遠低于今年1-5月份的組件均價,那么裝機的增速會不會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呢?有沒有可能,我國今年光伏新增裝機能實現160GW甚至更多呢?這些數據,哪怕只是拍腦袋想象一下,都是令人開心的。

前兩天在寫特高壓相關文章時,趕碳號有一段對于光伏產業天花板的理解。我國光伏裝機的天花板還有多高?這其實并不取決于光伏制造業能提供多少產品。從現實來看,要取決于清潔能源的需求,從長遠看,要取決于能源轉型的國家戰略。而從本質上看,可能主要取決于我們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02?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我國光伏裝機是小頭,海外才是大頭,要占到整個光伏產品市場的60%以上。中國海關不久前剛更新了今年1-5月份的進出口數據,為我們洞察光伏產業市場變化提供了最客觀的數據。

單位:美元;來源:中國海關

根據中國海關的進出口數據統計,今年1-5月份,我國共出口光伏產品247.37億美元。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2022年我國總共生產了288.7GW的光伏組件,出口了約153.6GW,占比53.2%,組件出口額為423.61億美元。

今年前5個月,我國光伏產品出口,已占到去年全年512億美元的近一半。按往年規律,下半年會好于上半年。今年的出口增長,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在上個月,趕碳號對于海外市場是有點擔心的,因為今年4月份,我國共出口太陽能硅片5.73億美元,太陽能電池4.14億美元,光伏組件40.47億美元,三項合計50.34億美元,較3月份的58.81億美元,環比陡降14.4%

在5月份,這種情況得到了逆轉!5月份,我國實現光伏產品出口51.12億美元。雖然仍未達到3月這個歷史最好月份的水平,但至少沒有在4月份的基礎上繼續回落。

勢,比量更重要!偉人有句話,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用在今天的光伏,挺好!

本文來源:趕碳號科技,原文標題:《我國前5個月光伏裝機和海關數據,隱藏著一個驚人真相!》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