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農村局:全市農業科教系統在科技服務中彰顯保糧穩農擔當使命
入汛以來,我市極端天氣多發頻發重發,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面臨洪澇、病蟲害等多個關口。在秋糧生產最緊迫、最關鍵、最重要的關口,南陽市農業農村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于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開展“2021年第二次農技人員下鄉包村集中科技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全市農業科教系統的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全力做好農業防災減災科技指導服務工作,為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奮力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
一、強化組織領導,迅速行動強保障
按照農業農村部、水利部、應急管理部、中國氣象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切實做好當前農業防災減災工作 千方百計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的通知》有關要求,結合全市農業生產實際,南陽市農業農村局印發《關于開展第二次農技人員下鄉包村集中科技服務活動的通知》,組織動員市縣鄉三級1000余名農技推廣人員,按照“市級分縣包鄉、縣鄉包村聯戶”原則,深入全市農業行政村,集中開展防災救災技術指導服務。市級技術骨干包縣到鄉鎮,負責培訓縣鄉兩級科技人員,分產業分災種制定防災減災技術意見;縣鄉兩級科技人員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村、服務到戶、技術到人,抓好農情信息的采集上報,加強抗災減災指導,落實好關鍵技術措施,有序指導農民落實災后生產恢復各項措施。
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市級各農業技術推廣單位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成立領導小組,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和防災減災技術意見,開展切合實際的技術指導服務,扎實抓好災情應對和生產恢復。臥龍區農業農村局及時成立防汛防旱指揮部,組織技術專家,通過“田間小課堂”“爭做群眾貼心人”“科技助農我先行”等活動,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深入田間地頭和畜禽養殖場,幫助農戶解決在防災減災中的實際困難。南陽市農技站迅速行動,組織本單位20名農業技術人員,組成雨澇災害調查,防災減災技術指導,下鄉科技培訓,網絡信息化服務,微信、電話解疑答難等小組,以不同形式的科技服務加強抗災減災指導,落實好關鍵技術措施。
二、全面災害調查,細化措施解難題
各地各單位深入田間地頭和禽畜養殖場等,實地查看,開展受災情況調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分行業分產業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意見,細化防災救災技術措施,并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推廣,切實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
南召縣農業農村局成立五個專家指導組,聯片分包鄉鎮,深入受災嚴重村子,走進田間地頭,檢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畜牧漁業設施等運行情況和農作物、畜牧養殖等受災情況,做好災情統計上報和災后動物防疫工作,有針對性的指導群眾落實抗災救災措施,幫助農民恢復生產。
南陽市農技站先后制定了《當前農業防災減災保豐收預案》《做好玉米災害后生產恢復的技術指導意見》《做好大豆災害后生產恢復的技術指導意見》《2021年秋作物中后期管理技術意見》等技術意見并印發各縣區,指導各地切實做好大田農作物防災減災工作。
三、走村入戶進場,農技服務到身邊
各地各單位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為重點,圍繞糧、畜、菜、油四大基礎產業和“四特經濟”等,走村入戶進場,深入受災一線,開展防災減災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指導等服務,面對面、手把手為農民群眾宣傳普及防災減災技術,辦實事、解難題,千方百計幫助農戶恢復生產。
“郭二叔,你這片玉米倒得不算狠,把歪的扶正再追點肥,不會影響產量。”“劉大哥呀,你臨近河邊那些花生水沖沙壓已經沒指望了,你抓緊點春紅薯,剪一剪,插種點晚紅薯,只要管理好,一畝還能收三四千斤呢!” 7月24日下午,連下了五六天大雨的方城縣博望鎮剛剛放晴,方城縣博望鎮農業中心主任郭德奎便帶領農技人員來到郭老莊、郭街等村,實地指導農民抗災自救,力保秋季農業豐收。
桐柏縣畜牧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服務團,進場入戶,制定《洪澇災害期間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指南》并送到養殖農戶手中,逐條逐項對指南內容進行講解。農技人員現場指導養殖戶對受淹的畜禽圈舍、農具等全面消毒,幫助修復損毀欄舍等設施設備,疏通排水通道,做好畜禽補欄和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提高動物疫病群防群控水平,構筑有效的動物疫病防疫屏障。
南陽市經作站副站長帶領市科技特派員杜如學等,緊抓雨后天晴的有利時機,及時深入西峽、內鄉等縣香菇生產基地,指導菇農加快恢復生產。針對香菇種植受災現狀,專家指出,目前正是香菇越夏關鍵時期,棚內積水要抓緊排除,水浸菌袋,要加快重新上架,選擇低溫期間進行刺孔,降低濕度,及時對菌袋及菇棚進行消毒,預防病害發生,并對相關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指導,及時解決菇農生產中的實際技術問題,獲得菇農的廣泛認可。
“農,天下之大業也。”穩住農業生產基本盤,對做好全局工作起到壓艙石作用,才能增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定力和底氣。面對汛情、病蟲害、不利天氣等多重考驗,我市農業農村系統廣大農技人員,切實把做好農業防災減災作為當前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的頭等大事,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為打贏農業防災減災奪豐收這場硬仗,實現“龍口”“蟲口”奪糧,貢獻強有力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