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力量 叫“我是志愿者”
深夜,萬家燈火通明,疫情下街頭行人寥寥,偶有車燈的亮光一閃而過。
社區里隊列整齊,核酸檢測采樣點,他們手中的筆,在紙上來來回回,忙碌地登記信息。
踏月而歸,迎日而出。臉上還有昨日的汗水,今日又早早等候分配當天的任務。
他們身穿紅馬甲,卻和“白衣天使”站在一起,成為許昌今夏最流行的一抹色彩。
他們的名字叫“志愿者”。
身在“抗疫前線”的他們說:“疫情不散,我們不退!”
“總要有人站出來,去有風險的地方”
8月5日,在我市東城區半截河街道辦名門尚居,經排查發現1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經專家會診,其被確定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普通型)。小區被封控管理。
8月8日,自行居家隔離的市民張建國在東城區防疫志愿服務微信群里看到名門尚居急需志愿者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報名。
“沒有想太多,防疫工作需要,總要有人站出來,去有風險的地方。”42歲的張建國說。上門通知居民進行核酸檢測、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核酸采樣……張建國第一次穿上了防護服。
同張建國一起進入名門尚居的志愿者,一共9人,其中有不少是在校大學生。今年剛滿20歲的閆仕欣,就是其中之一。
閆仕欣就讀于新疆伊犁師范大學。他說當自己身穿防護服,身處確診病例所在小區時,感覺肩上的責任重了。
他感慨,即便小區里發現1例確診病例,但居民們并不恐慌,核酸檢測秩序井然。“小區居民非常配合,大家毫無怨言,核酸檢測很快完成。我心里想,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戰勝疫情。”閆仕欣說。
“防疫一線,我們年輕人不能缺席”
8月6日,在魏都區春秋社區核酸檢測采樣點,大學生志愿者茹莞晴從早上8時開始,在現場當起了叫號員。
茹莞晴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得知疫情防控招募志愿者,暑期在家的她便主動報名,“我不是一個人來的,我爸爸和弟弟今天也過來參與了志愿服務。今天比較特別,是爸爸的生日,我們一起在志愿服務現場度過,感覺特別有意義。”
同樣是大學生志愿者的王一冰是西安交大的大三學生,在現場幫助維持秩序。她表示:“防疫一線,我們年輕人不能缺席。能夠與眾人一起合力守護家園,讓我感覺這個假期意義非凡。”
“我在許昌,我可以去當志愿者!”“我想參與志愿服務。”這幾天,許昌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團支部書記刁爽的微信里消息不斷。
在了解到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時,刁爽聯系到本地的大學生,組成了15人的抗疫志愿服務隊,按照魏都區文明辦的要求,所有隊員自8月5日起在自己所在的社區開展防疫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隊的隊員韓景超,在魏都區疾控中心做物資調配和搬運志愿服務。
讓他難忘的是,有天中午,一位60多歲的老爺爺開著電動三輪車運輸物資,車廂里滿了,就把物資放車頂上。在韓景超的抗疫心得體會里,他寫道:“就是這些點滴事跡,匯聚成許昌的抗疫故事。”
“我們可以為社會多出一些力”
8月5日在超市買完果蔬的耿大森,在抖音上看到了許昌志愿者招募令?;丶液笏銚芡撕游魃鐓^的電話說:“如果組織需要我,我愿意去前線當志愿者。”
在得到肯定回復后,8月6日,耿大森在社區的核酸檢測采樣點開始志愿服務。
被汗水浸透,中暑暈倒的醫護人員;自帶電腦整理人員信息的志愿者;自費買10箱水,送給醫護人員的老婆婆;穿著防護服,背著消殺設備的救援隊員……疫情防控現場的一件件感人事兒、暖心事兒,都讓耿大森記憶深刻。
他在自己的日記里寫道:“大家從不同地方聚在一起,只為疫情早日結束,我們在努力朝著有光的地方走去,青年志愿者們可以為社會多出一些力。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終會匯成耀眼星河,哪怕每個很微小,也在努力發自己的光。”
“如果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服務好人民!”耿大森說。
疫情終將過去,美好總會到來。疫情防控中,那些挺身而出的身影,感動你我,愛與溫暖會被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