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生態產品市場化機制加速推進

備受關注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已運行一月有余,為生態產品交易打下“頭陣”。今年以來多部門發文,明確釋放加快自然資源產權化、在資源使用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的信號。一些配套政策也相繼出臺,多個地區表示將加快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

專家建議,通過科學的核算方法給生態系統服務貼上“價格標簽”,推動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建設,加快培育生態產品市場經營開發主體,推動生態資源權益交易,推進生態產品供需精準對接并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生態產品市場化機制獲政策力挺

生態產品市場化,可理解為在資源使用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將自然資源產權化概念糅合在投資、交易機制等各個環節。目前我國生態領域已有的權益交易主要包括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用能權交易、水權交易、林權交易等。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印發的《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探索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努力提升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水平。

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今年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提出,逐步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政策制度,初步形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政府考核評估機制,有效解決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等問題,基本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利益導向機制。

多個部門提出加快生態產品市場化建設進程,釋放了生態產品交易在制度及應用層面加快建設的政策信號。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日前表示,將探索碳匯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林草碳匯交易。

國家發改委提出,研究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的配置方式,健全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發改委正在加快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財稅、價格、綠色金融等政策體系,研究建立碳定價機制,建設全國碳排放權、用能權交易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環境權益融資工具》金融行業標準,明確了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的分類,并從實施主體、融資標的、價值評估、風險控制等方面規定了環境權益融資工具的總體要求。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汪惠青表示,這一標準為生態產品經營開發主體塑造了公開透明的融資市場環境和參考依據,有利于提升經營開發主體尋求融資的積極性。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管理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董戰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是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總基調,完善生態產品市場化機制、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之一。應完善生態產品市場化機制,建立生態產品價格、交易、稅費、補償等市場化體系,推進生態產品供需端精準對接,降低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成本,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加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金融支持,提高地方和企業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積極性。

地方密集施策“賦權”自然資源

生態環境部總結出六種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模式:以實現保護者受益為根本的“生態補償”模式;以夯實綠水青山根基為重點的“綠色銀行”模式;以探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新路徑為主導的“山歌水經”模式;以“生態+”多業態融合為主體的“復合業態”模式;以打造生態品牌提質增效為主導的“品牌引領”模式;以推動生態產品交易為牽引的“市場驅動”模式。

其中,以推動生態產品交易為牽引的“市場驅動”模式在地方層面密集部署,多地印發相關文件,摸清生態“家底”,“賦權”自然資源,從而推動生態產品市場化經營開發。

關鍵詞: 生態 產品 產品市場 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