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如何加強監測預警?

“22日下午,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全省進入緊急狀態?!?/p>

傳染病疫情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發性、緊急性和不確定性。針對這種突發事件的應對,中國早在2007年就通過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嚴重社會危害,規范突發事件應對活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該法案涉及從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全流程應對。法規中要求國家要建立建全突發事件監測和預警制度,建立健全基礎信息數據庫,完善監測網絡,劃分監測區域,確定監測點,明確監測項目,提供必要的設備、設施,配備專職或者兼職人員,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監測。

未雨綢繆,需不斷完善預警機制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這是人類長期在生存和發展中經驗的總結。對于突發事件情報的收集、預測、分析、判斷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構建較為完善的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同時根據各類突發事件性質、特征的不同建立專項監測預警體系。根據專業性要求,配備監測儀器、專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設備及其技術手段等,對可能將要發生的或者已經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評估預測分析。

從環境出發,加強疫情防控監測能力建設

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衛健委早在2020年就公布,新冠病毒一般通過三種途徑傳播:呼吸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和封閉環境長時間暴露高濃度氣溶膠傳播。同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普林斯頓大學科學家2020年3月17日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冠狀病毒(COVID-19)在氣溶膠中可存活3小時。因此,加強生物氣溶膠監測與消殺迫在眉睫!

目前針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我們在對人員的監測方法做到了國際領先,但在對環境的監測還需加強,若能利用科技力量降低環境風險,將大大降低傳染發生的概率,從而避免因此產生的嚴重社會危害。

應用不同場景的生物氣溶膠智能監測設備

環境空氣大數據平臺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領先的光學技術,蛙鳴自主研發了生物氣溶膠監測系統,可實現環境數據的實時監測與預警,同時做到“監測-通風-取樣-消殺”全流程管理,系統包括軟件平臺、硬件設備以及移動客戶端,對環境空氣中的生物粒子總數和熒光粒子數進行實時監測和粒徑分級,并實時評估,對超標情況進行秒級響應及報警。

科學防疫,監測先行,多措并舉、眾志成城,面對不確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同時采用科技手段,加大監測力度,完善預警機制,為未來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筑起有力的防御堡壘。


關鍵詞: 突發 公共衛生 事件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