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警惕!日本巨頭密集收購中國中藥企業

近日,多家媒體援引日經中文網消息稱,擁有115年歷史的陜西紫光辰濟藥業有限公司(下稱“紫光辰濟”)將要被日本津村藥業控股的平安津村出資49億日元(約2.5億元人民幣)收購。

該消息也在網絡上引起了較大反響。

該事的背后,更折射出產業的隱憂:中醫藥界“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或已不只是戲言。


【資料圖】

天眼查信息顯示,紫光辰濟的收購已完成,公司股東已經變更為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持股率為100%。平安津村有限公司是津村與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于2018年設立的合資公司。穿透股權,津村目前持有紫光辰濟56%的股權。

關于陜西紫光辰濟藥業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名字雖然帶陜西,但它實質是清華同方醫藥板塊的成員之一。

據公司官網介紹,紫光辰濟誕生于公元1918年民國時期的“達興堂”藥房。1958年公私合營創建國營寶雞制藥廠,公司歷經60年的變革發展,以清華科技為依托,廣泛引進科研技術、戰略合作,已逐步發展成為現代制藥、醫藥商業、GAP藥材種植等綜合型醫藥企業。

公司擁有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生產管理體系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擁有膠囊劑、片劑、顆粒劑、丸劑、口服液劑、糖漿劑等九大劑型15條生產線和158個國藥準字號產品,其中國家基本藥物44種。

紫光辰濟于2021年在寶雞高新區科技新城啟動總投資5億元的紫光辰濟(寶雞)醫藥生產基地項目。據寶雞日報去年8月報道稱,該項目2021年5月啟動,到2022年7月已完成投資近2億元。整個項目預計2022年11月底全面完成,計劃2023年6月正式投產。

這也成為網友對于公司被收購不能接受的最主要原因:百年藥企拱手易主,若說缺錢卻有5億去建廠;要說是圖謀更進一步發展,出得起2.5億元人民幣的中國企業也不在少數,為什么偏偏賣給海外公司?

關于日本津村

津村藥業表示,通過本次收購,其將獲得中國傳統藥物品牌及生產銷售經驗,能夠增強供應鏈上的優勢,將力爭通過中藥門店來打開(漢方藥等)銷售渠道,進一步擴大中國區業務。

中藥,在日本被稱為“漢方藥”,日本津村是漢方藥最具代表性的一家。津村是日本最大的漢方藥生產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中藥原料進口商之一。其成立于1893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津村憑借婦人用藥“中將湯”發家,是如今商業化產品占據日本漢方藥市場80%的企業。

紫光辰濟并不是津村第一次收購中國中藥企業。

2021年4月,津村曾收購中藥飲片企業天津盛實百草中藥科技有限公司,花費12億元。該公司目前注冊信息已更名為平安津村藥業有限公司。股權穿透后,津村目前持有其44.8%的股權。

此外,2022年8月主營中成藥的健民集團發布公告:全資子公司將與平安津村合作建立一家新公司“津村健民制藥有限公司”。

2023年3月津村制藥增資天津中藥產業基地項目。

早在1991年3月,日本津村曾投資1.12億美元,在深圳設立分公司,開展中國產原料生藥的采購、分選加工、品質管理和保管儲存業務。2001年、2018年又分別在上海、天津設立分公司,主要用于完成漢方浸膏粉末的生產。同時,津村也與中國平安合作,成立分公司統籌生產質量、采購等環節的管理業務。

津村現任社長加藤照和已經是津村的六代目。對于中國市場,他曾豪言“力爭在中國市場成為最有名的中藥品牌”。

中醫藥界,“中國原產,韓國開花,日本結果”?

國內中藥企業被跨國藥企收購并非新事。

除了津村制藥,阿斯利康在中醫藥方面也動作不斷。

2022年4月22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成都高新區與參會企業阿斯利康舉行阿斯利康中醫藥創新產業基地線上簽約儀式。目前,已與多位院士和中藥專家啟動對接成果轉化和項目落戶。

此外,近年來賽諾菲、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國藥企也都曾涉足中藥產業。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跨國藥企依托其行業地位、國際化平臺和產業資源,或助力本土中醫藥企業加快創新和國際化推廣。

但此次日本藥企收購中藥企業卻引起了更廣泛的關注與擔憂。

或許大家更為擔憂的,是外資的介入會不會改變中醫藥的本質和傳統特色?在外資的管理下,中醫藥企業必須遵守新的管理規定和技術標準,如果這些標準與中醫傳統不符,那么中醫藥產品的質量和療效如何保證?外資的介入是否會削弱中醫藥的地位和影響力?外資會將中醫藥產品推向國外市場,外國人會如何理解中醫藥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中藥出海一直是困擾國內藥企的大問題。但日本的漢方藥不僅在國際上取得成功,而且還確立了國際標準,布局了豐富的專利。有數據指出,日本漢方藥在海外專利申請上遠超于國內中藥。漢方藥壟斷70%以上的中藥專利,中國只有0.3%。

津村的百年歷史,就是漢方藥在日本從衰弱走到興盛,從本土邁向國際化的整個歷程。津村從生藥(即未加工的純天然中藥材)栽培和鑒別、微生物和農藥殘留檢查、成分分析等各種專利都有完整布局。

傳說日本醫學權威大塚敬節晚年曾留下一句叮囑:“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10年后讓中國向我們學習?!?/p>

此話扎心,但值得警惕,更值得深思。

來源:上海證券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