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相茹|嗨,別鬧了,端午節互祝快樂有何不可?

#上頂端過端午#


(資料圖片)

#濃情端午節#

#頂端?端午#

# 頂端作家造星計劃 #

嗨,別鬧了,端午節互??鞓酚泻尾豢桑?/p>

端午安康!

這該是最近幾年尤其是今年端午節收到最多的祝福,幾乎成了端午節的標配祝福語,因為不敢互??鞓?。

為什么呢?因為如果你說了祝端午節快樂,人家會笑話你沒文化,不懂歷史等。

這帽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戴上后總歸是顏面掃地,灰頭土臉。

于是乎,誰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出快樂不快樂的沒文化的話呢?

昨天就看到一位朋友在群里說了句端午節快樂,馬上就有人貼出類似《記?。憾宋绻澥遣荒芑プ?鞓返?!》的文章來教育他。

我看著看著就樂了。

我樂著樂著就動了心思。

我是不是該頂風作案,寫一篇不說是針鋒相對,但起碼是說明真象的文章,弱弱地為那些??鞓返娜舜騻€Call呢?

說干就干,才是好漢。

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端午,端陽,還有的地方叫中天節。端午節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距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

“端”是開始、初始的意思,每月有三個逢五的日子,頭一個就是端午。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古人又以奇數(單數)為陽,偶數(雙數)為陰,所以也叫“端陽”。而端午節這一天兩個“五”相重,因此有稱為“重五”。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其實,從端午這個節日名稱就可以看出來,這個節日最早是與時間節氣有關的,與具體的歷史人物是沒有關系的,或者說是關聯不大。

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講究衛生,預防疾病。

在古代,農歷五月初五,又被稱為惡月惡日,因為百分之七十的人去世在夏至后的三伏天,所以要端午辟邪。

由此可見,端午起源古老,比屈原所在的時代肯定還要早了許許多多年,以至于它最初的起源由于記載不夠詳細而眾說紛紜。

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里就提出了“龍的節日”這個說法,并且從競渡、粽子的習俗推論其源頭應該在南方吳越等地。而與端午節有關的人物,如屈原、勾踐、伍子胥、曹娥等也幾乎都是南方人。

聞一多先生翻遍中國的各種古籍,發現第一個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系在一起的,是南朝時的一本志怪小說《續齊諧記》。屈原是公元前300年左右的人,《續齊諧記》誕生于公元500年左右,中間相差800年。也就是說,從屈原投江開始,從來沒有人說過端午節和屈原有關,直到800年后才有了第一個人把端午節和屈原扯上關系。

端午習俗賽龍舟,該是慶祝龍的節日的最直觀的表現,歷史悠久,經久不衰,且在今日有走向全世界的趨勢。剛剛還從電視上看到了英國和非洲的龍舟競賽。

這也就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端午節的起源與屈原伍子胥曹娥等歷史人物沒有關聯。

有專家考證,“端午節”事實上是先民崇拜“夏季”的一個節日。

中國人歷來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天”在人們的心中是最大的(皇帝都被稱為“天子”),是極其崇拜和敬仰的。與天有關的、最重要的就是一年的“四季”,所以,古人在每個季節都會設有一個“節日”來祭祀相應的季節,也就是祭天。這在古代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于是,一年四季對應著四個大的節日,分別是:春季——春節;夏季——端午節;秋季——中秋節;冬季——冬至節。

細細分析,古人的智慧可見一斑。

春節,大家都很熟悉。按照中國的陰歷,準確的“春節”應當是二十四節氣的“立春”這一天(即現行公歷的每年的2月4日前后)。后來陰歷陽歷混用,而且陰歷要比陽歷使用起來方便(因為陰歷可以通過觀看月亮的圓缺而知),后來便以陰歷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了。所以,“春節”是祭祀春天來臨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是開端、開始的意思。午,指的是“午月”,即中國陽歷的寅月(正月)、卯月(二月)、辰月(三月)、巳月(四月)之后的“午月(五月)”。可見,“端午”是“午月開始”的意思。關于這一點在“端午”這個字面上就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

在中國的干支歷法的十天干中,巳、午為火,所以,午月也是火月,對應的是夏季。與春節一樣,原本的“端午節”的正日應是“芒種”(即現行公歷的6月5日前后)這一天,因為這一天是“午月”的開始,但因為干支歷或陽歷計算不方便,所以便選擇陰歷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五月初五”實質是選擇了兩個“五”來用“諧音”表示“午(火)”很盛,也即對應為炎炎的“夏季”。中國古代類似這樣選定節日并不鮮見,比如重陽節的“九月初九”就是選擇了兩個“九”,因為易經中將“九”比作“老陽”,兩個“九”便是“陽的重疊”,即“重陽”老年節。

所以,“端午節”是一個反映人們祭祀“夏季”的節日。

中秋節,是八月十五。選擇這一天與月亮的“盈滿”寓意農作物的盈實、豐收有關。所以,中秋節是人們祭祀“秋季”的一個節日。

冬至節,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既是表達古人對“冬季”的崇拜,更是代表一年的結束(開始)。

自古以來,我國的先民就非常重視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早在周代的《禮記·祭統》便有記載:“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古代祭祀為國之大事,亦漸漸演變為民俗。所以,幾千年來,后世民眾一直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四節當做一年中重要的節日來過。春節歡天喜地過大年,中秋闔家團圓賞月亮,冬至喜氣洋洋迎新年,那么為何不把端午節當做一個快樂的節日來過呢?!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佩戴香囊,帶五色絲線,喝雄黃酒等,哪一項不是令人愉悅使人快樂的活動呢?!

說到這里,你可能會說,還是不對吧?賽龍舟是紀念龍的節日說得過去,因為中國人本就是龍的傳人,競渡之習,古時即盛行于吳、越、楚。但是,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紀念屈原?端午節為何要插艾蒿喝雄黃酒佩香囊栓五色絲線等等?這些風俗又從何而來呢?

端午節吃粽子或許與屈原有關,或許無關。因為粽子的雛形在屈原之前就出現了。端午節祭祀屈原,后來附加上了伍子胥與曹娥等,這該是執政者出于統治民眾的需求,有意為之,以宣揚忠君愛民,孝感天地。當然,也有民眾自發的懷念和敬仰因素,尤其是歷代文人墨客的推波助瀾,經過數千年的發展,漸漸演化而來。

提高到精神層面,紀念的不僅僅是屈原伍子胥等,而是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至于插艾蒿喝雄黃酒佩香囊栓五色絲線該是對應了“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該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驅除毒蟲,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優良傳統。民間眾說紛紜的端午節為“惡月惡日”,旨在提醒大家關注健康,也是合乎科學道理的。

從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人們將屈原、伍子胥、勾踐、孝女曹娥、道教人物張天師和鐘馗等人物故事疊加到端午節中,上世紀40年代,在國難當頭時期,端午節又被公認為詩人節,使得端午的文化更加厚重。

因為被賦予了眾多的文化因素,所以就使得端午節的民俗十分豐富。那么,如此豐富的端午節民俗,何必拘泥于祭祀紀念的范圍內而不敢表露內心的喜悅和快樂呢?!

針對流行于民眾的端午節只能送安康不得??鞓返默F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微博上明確表示,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樣,端午節雖然紀念屈原和伍子胥的忠,也宣揚曹娥的孝,但更多的是防病祛病祝吉祥、讓大家快樂的意義,祝“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

以我看,祝端午安康也沒錯,但既安康又快樂,該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所以,大家還是快快樂樂地過個端午節吧,千萬別把端午節過成又一個清明節!

端午快樂!端午安康!

(圖片和部分資料來自網絡,致謝)

作者簡介:相茹,河南作家協會會員,鄭州作家協會會員。居鄭州,愛旅行愛寫作,愛一切美好的人和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