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TARA、TAPA、TIARA都是過眼云煙 TINA仍是華爾街首選策略

作為股票市場的投資者,你選擇“TINA策略”還是“TARA策略”?這是個非常刁鉆的問題,每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然而,假若投資者在股票前景看起來不佳、其他選擇看起來誘人的時候避開股票資產,投資者或許將錯過大規模反彈,而不是股市崩盤。


(資料圖)

在金融市場中,TINA首字母縮寫代表“除了股票別無選擇”(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o equities),通常是投資分析師和顧問在提到股票時使用的。這種說法最常出現在股票表現令人失望、未來前景似乎黯淡、但估值仍處于高位的時候。TINA策略的信仰者們認為,即使目前沒有很好的理由購買股票,投資者也應該留在市場上,因為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換句話說就是其他資產類別的長期投資回報都不如股市。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但是,從大約六個月前開始,來自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的分析師開始攻擊TINA,聲稱對于投資者來說,除了股票,實際上還有更好的資產選項——宣告TARA流派正式崛起。例如,在去年9月26日,高盛的策略師們將TARA(There Are Reasonable Alternatives——市場上有股票替代品)引入投資框架,TINA策略則被暫時擱置,并建議投資者減持股票,支持現金。事后看來,這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美股基準指數——標普500指數此后的反彈步伐超過10%,高于美國經濟去年曾創下的通脹峰值9.1%,而美國國債同期回報率僅僅約為1.7%。

拉長時間線來看,股市回報率吊打一切

當然,我們不能從一個為期五個月的測試數據中得出太多結論,所以借用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統計的自1871年以來市場數據進行了回顧。就像每個人都知道的那樣,股票的平均表現好于債券,標普500指數的總回報率(價格回報加上股息收益)在一年期間的62%時間段均超過了10年期美國國債的總回報率,平均每年8.6%的總回報率高于10年期美國國債的2.9%,也遠高于通脹水平。但是,股票的波動性要大得多,上下波動幅度為19.3%,而美債僅為8.8%,席勒統計數據顯示,經過風險調整后的股市回報率仍然更高,每次下跌探底均為買入良機。

只有在股價下跌、債券收益率和股票估值上升時,才會出現抨擊TINA策略的言論。那么,如果我們只看那些經通脹調整后的股票總回報率比之前的階段性峰值低10%以上、債券收益率和經周期調整后的股市整體市盈率高于過去10年期平均水平的時間段,情況會怎樣呢?結果顯示,在2022年之前這三種情況同時發生的21次之中,美股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平均回報率達到24.7%,遠遠高于通脹率;而10年期美債的平均回報率雖然高于通脹水平,但是回報率僅僅為2.0%。

此外,同期數據還顯示美股波動率較低,僅僅為10.6%,不比債券的8.2%高多少。只有在1893年,股市在隨后的一年里輸給了通脹或國債。外匯、黃金和大宗商品等資產波動性往往較小,總回報率更是無法與股市相提并論,當然,在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其收益與股市不相上下。

有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SPDR彭博1-3個月美國國債ETF(ETF代碼:BIL)的回報率約為2%,而SPDR標普500指數ETF(ETF代碼:SPY)的總回報率則下降了6.3%。然而,在過去十年期間,BIL基本上持平,然而,SPY ETF在史詩般的牛市中飆升幅度達到驚人的165%!

還有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現金類頭寸的避險吸引力,加上可靠的回報,意味著投資者有了一個有吸引力的避風港,可以等待美聯儲政策路徑引發的任何動蕩,直至回歸平靜后再重新投入股票等權益資產。

GuideStone Capital Management總裁兼首席投資官David Spika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確實認為,我們需要利用收益率曲線短端較高的收益率,等待這種持續的波動結束。”“然后在某個時候,我們會觸底,那將是重新冒險的好時機,把錢從這些資產中拿出來,重新投入股市,我認為你將從中受益?!?/strong>

PGIM Fixed Income的首席投資策略師Robert Tipp表示:“短期美債收益率不會永遠保持在這樣的較高水平,最終可能會更低。”“從長期角度來看,我們看到股票等長期資產的表現優于現金資產。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情況將會如此。

除了TINA、TARA,華爾街還創造出了TAPA、TIARA

盡管如此,華爾街“縮寫概念大戰”仍在繼續上演,德意志銀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TAPA”——意為“有很多替代方案”(there are plenty of alternatives),而Insight Investment推出了TIARA——意為“有一個現實的替代方案”(there is a realistic alternative)。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報告稱,專業基金經理對發達市場股票的配置遠低于正常水平,轉而青睞現金、債券、新興市場股票和大宗商品。當然,過去的表現并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但如果避開股票的原因是最近的表現令人失望,債券收益率和股票估值很高,那么這就是在與歷史數據作斗爭——除非上演1893年那樣百年難得一遇的情形。

TINA的經濟理由不是一年期的戰術,而是一個長期的戰略論點。股票代表著對公司未來利潤的興趣。如果公司不賺錢,他們甚至將難以支付發行的債券。不僅如此,他們不會納稅,也不會創造就業機會或提高工資,因此個人稅收收入可能會下降,而失業和其他社會福利成本則會不斷增加。因此,哪怕是以信譽擔保的政府也可能在償還債券和維持貨幣價值方面遇到困難。大宗商品需求不會一直瘋狂下去,新興市場經濟體可能難以維持強勁的出口收入,房地產和其他資產價格可能會下跌。

在一兩年的時間里,股票可能會下跌,而其他一切都不會受到影響,但從本質上講,所有投資都需要企業利潤的長期強勁增長,才能提供良好的經通脹調整后的總回報。當然,股市可能會以40%或更大的跌幅打擊投資者,但要么股市反彈(就像過去那樣),要么其他一切都隨股票資產而下跌。投資者所能期待的最好的結果就是分享普遍的繁榮,當其他人都在受苦時,沒有一張紙或實物能幫助投資者實現繁榮。這一經濟故事,加上長期歷史,構成了“股票長線投資”這一流派的理論支撐。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聰明的交易員可以通過精明的市場時機來提高風險調整后的回報,然而,無數實例表明在這個游戲中,失敗的人比成功的群體要多得多,而且它會增加費用和稅收。除了主要的大盤股指數之外,還有更廣泛的多元化投資,包括國際股、小盤股、新興市場、因素組合和其他指數;甚至是一種包括信貸、利率和大宗商品(以及杠桿)的風險平價配置策略。

盡管華爾街創造出無數縮寫投資策略,比如TINA、TARA、TAPA、TIARA...,不勝枚舉,但是TINA策略的信仰者仍然占據多數比例。從長期角度來看,投資者都傾向于押注股票。投資者們可以選擇改變股票投資的單一性質,獲得一些額外的多元化投資,比如上述提到的國際股、小盤股、新興市場、等等。

但是,就像分析師們所說的,配置股票資產的時機是有講究的,至于這一點,每個投資者都有各自的框架,當然,像“山頂站崗”當然是不可取的,“逢低買入”策略雖然簡單,但確實非常實用。哪怕從短中期的角度來看,在股市前景似乎不佳而選擇其他替代品似乎誘人時避開股票,將錯過大規模的反彈而不是徹底崩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