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后疫情時代多維度找痛點辨風險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內工作、生活秩序正常。經文化和旅游部測算,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2.3億人次,已經超過了疫前同期水平,這從一個側面展現出了中國經濟后疫情時代的蓬勃生機。

縱觀全球,經濟恢復前路并不明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全球經濟遠未觸及疫情前水平。面對復雜形勢,我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未來一段時間,我國仍然具有后疫情時代的相對優勢,將吸引國內外資本長期流入。但必須認識到,疫情使經濟發展的格局發生了變化,安全防范的重心必須隨之轉移,對新風險、老風險的新表現須提前研判、加緊防范。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52.7萬億元,同比增長2.7%,對經濟貢獻率為33.1%??梢钥闯?,投資仍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推進器。未來幾年,我國將穩步推動“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基建投資。基建投資不但將繼續帶動投資引擎反彈,還能通過基礎設施優化,大規模培育消費新場景和新渠道,進而帶動消費長期回暖。對比以往基建任務與“兩新一重”建設目標,可以發現,基建的要求越來越高、難度越來越大。我國雖被稱為“基建狂魔”,建筑技術進步不小,但建筑施工現場還是大量依靠人力。而且,建筑市場大量存在非法轉包、違法分包、違規掛靠等行為,安全經費的落實、現場管理的規范和一線人員的安全防護仍然得不到完全保證。據中國建筑業協會公布的《2020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分析》,建筑業從業人數去年同比減少60.45萬人,分析人士稱原因之一就是建筑業安全風險居高不下,年輕人不愿意進入這個行業。

消費連續七年成為我國經濟第一拉動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消費對我國經濟的貢獻率仍為54.3%。疫情減少了不少消費,卻促進了汽車等產品的購買量上升。2020年,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比上年末增加1937萬輛。汽車消費的增加進一步推高了道路交通領域的安全風險。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的電動自行車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社會保有量超過3億輛。分析可得,城市電動自行車與機動車碰撞事故風險也將大幅上升。隨著國內疫情進一步好轉,國內旅游市場恢復迅速,客運領域會出現“報復性”增長,甚至會超過2019年水準。在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沒有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道路交通安全形勢需要重點關注。

對于餐飲、娛樂、旅游等體驗式消費的“報復性”增長,相信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已經讓不少人有了親身感受。應急管理部公布的2020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中,就包括福建泉州欣佳酒店“3·7”重大坍塌事故、山西臨汾聚仙飯店“8·29”重大坍塌事故、山西太原臺駘山滑世界農林生態游樂園有限公司“10·1”重大火災事故等3起涉及酒店、餐飲和景區的事故。對于2021年很可能出現的國內旅游、娛樂、餐飲等體驗式消費的井噴式增長,安全風險不容小覷。由于人員大量聚集,景區、酒店、餐館和民宿等,特別是一些網紅打卡點,將會成為踩踏、火災、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高風險區域,涉眾型風險值得高度警惕。

安全風險不僅與人類活動有關,還和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氣候變化導致的包括熱浪、強降雨等在內的極端天氣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發生的頻率、強度和影響范圍在一些地區呈顯著上升趨勢。國家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發布的《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中指出,過去五年(2015—2019年)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5年。從1961年至2019年,我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微弱的增加趨勢,平均年降水日數呈顯著減少趨勢,而極端強降水事件呈增多趨勢,年累計暴雨日數每10年增加3.8%。極端災害天氣除了造成大范圍城市內澇和山洪等災害外,還是生產和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誘發因素。例如,2016年4月13日,由于出現強對流天氣并伴有雷雨大風,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中交四航局一廠區發生龍門架倒塌事故,導致附近工棚坍塌,多人死亡。可以說,極端災害天氣的防范已經與安全生產事故聯系得越來越密切。

安全是人和企業等個體內因與政治、經濟、文化等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后疫情時代,我們要“既見樹木,又見森林”,以更廣闊的視角去辨識安全風險。簡而言之,就是要從微觀到宏觀進行多維度的安全風險辨識。

要剖析個體行為,從工藝、素質、能力和偏好等方面進行判別,找到個體的弱點;要對個體無法控制的環境進行探究,發現建(構)筑物、設施和道路等的不足;應從中觀的教育和組織角度解析,抓住安全教育培訓、監管執法、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問題;要用宏觀的思維,深挖與安全相關的經濟政策、科學技術、國際關系、大氣變化等更高維度的關聯。

風險是客觀存在和動態變化的,但風險的管控是主觀的,可以持續改善和加強。后疫情時代,我們要跳出安全看安全,實施多維度辨識,及時準確找到“痛點”,依靠科學技術,采取系統、接“地氣”的措施,更加有效管控風險。

關鍵詞: 疫情 時代 多維度 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