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市治理“大道理”落到群眾“小利益”上??精細化治理推動人居生活質量蒸蒸日上——讓“宜居城市”名片熠熠生輝
“現在靈得來!好看得來!”傍晚時分,阿姨爺叔們聊著天,沿著河道散步。改造提升后的通波塘西岸打通了橋下空間,嵌入了綠道,周邊綠化環境整體提升,夜幕時分,更有景觀燈光,成為不少老城區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近年來,松江持續推進綠化建設,居民親眼見證了一大批街心花園、口袋公園、濱河綠道的新建或改造,享受到了身邊的生態美景。記者從區綠化市容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區先后建成并開放24座街心花園,累計建成72.1公里的綠道,截至去年年底,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8.4平方米。
綠草如茵,碧波環繞,這座“國際花園城市”的水環境質量也逐年趨好,河道成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吳錦芳是小昆山鎮居民,她的家推門可見打鐵浜河。“以前根本不敢開門,尤其到了夏天,河水不但是黑的,還散發著臭氣。”吳錦芳說。連續多年的河道治理工程讓昔日的黑臭河蝶變為景觀河,如今她每天都會去河邊散步。“十三五”期間,全區188條河道摘掉了“黑臭”的帽子,104公里骨干河道、427.3公里中小河道得到綜合治理,打通斷頭河68條段,新增水面面積0.67平方公里,全區水面率達8.41%,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水環境顯著提升。
人居環境的改善帶動了生態環境的提升。“十三五”期間的生態環境報告顯示,松江區環境空氣質量總體向好,且優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要求。環境空氣優良率從79.8%上升至87.7%,五年內未出現嚴重污染,且降塵量、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二氧化氮等主要氣態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水環境質量逐年趨好,總體水質較“十二五”有顯著提高。“十三五”期間,土壤環境較“十二五”期間略有改善。1類區較“十二五”期間聲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2類、3類功能區環境噪聲較“十二五”期間有好轉趨勢,評價為“好”的次數增多,“一般”的次數減少。
目前,松江依托建成的5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11座地表水自動監測站、3座功能區噪聲自動監測點以及若干PM2.5網格化監測設備,基本形成了立體化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實時監測轄區各類環境指標,多管齊下,防污減排與監管執法并舉,在產業、交通、建設三個領域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天藍、地綠、水凈的高質量生態環境讓松江“宜居城市”的名片熠熠生輝。而對于生活在這座城里的市民,也在親身參與城市的治理過程中,賦予了“宜居”更深入肌理的內涵。
從2017年起,松江開始推行城管執法社區工作室,將城管執法力量下沉,目前全區已建立了345家城管執法社區工作室,覆蓋了全區各個村居。設立于華亭榮園小區的城管執法社區工作室,提倡“不出社區解決矛盾”,在處理社區事務時,通過強化與屬地“三駕馬車”之間的信息共享、協作聯動、無縫對接,駐點城管向居民宣傳執法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同時,居民也跨前一步,主動詢問城管隊員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例如垃圾分類的正確方式、疫情防控的有效手段、防臺防汛的注意事項等。在日益頻繁的溝通中,他們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把城市治理“大道理”落到群眾“小利益”上,高質量的松江人居品質正源源不斷激發起市民由衷的自豪感,這份精神動力已然化為一種內在自覺,推動市民的素質不斷提升。
今年4月,岳陽街道在轄區試點開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鼓勵群眾暢言對街面管控、小區綜合治理、城市建設等方面的想法。征集工作借助城管執法社區工作室機制,由城管社區聯絡員初步梳理信息,對涉及到城管執法事項的內容予以直接解決,對涉及到其他部門的逐層反饋消化。群眾以此為平臺,表達出自己方方面面的訴求和建議。
作為一個面向群眾最好的法宣陣地,群眾有訴求不用走遠,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城管執法部門依托社區工作室能迅速、直接地受理和反饋群眾訴求,廣泛、細致地傾聽群眾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真實想法和意見建議,有效、便捷地暢通執法部門與基層社區的溝通渠道。此外,讓社區居民參與違法違規的治理,也有利于擴大業主的知情權,增強業主守法守規的意識,提升共同維護社區利益的自治意愿。今年,我區又有3個城管執法社區工作室獲評第二批上海市“50佳”優秀稱號,連同去年首批,已有6家單位獲此殊榮。
如果說,設立城管執法社區工作室是城市管理部門做實、做細日常工作的重要轉變,那么在具體的技術層面,則是以“智慧”為關鍵詞,打磨出了基層治理的“繡花針”。加大非現場執法力度,深化智能場景的發現運用與查處,通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各個居民區亂倒生活垃圾的案件數已有所下降,小區衛生環境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