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保障“舌尖上的幸?!保o安區著力提升為老助餐服務能級

餐飲不僅是生活保障,還關乎“舌尖上的幸福”,是衡量人們幸福感的重要尺度。

社區為老助餐服務作為為老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一直是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靜安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為老服務工作,加快推進助餐服務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助餐服務質量,努力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更加多樣、更加安全”的助餐服務。

新建統一標準體系

把關懷落實到每個細節

靜安區的社區為老助餐服務呈現出設施點位遍布、運行管理規范、供餐類型多樣的特點。截至目前,全區已建設完成社區老年人助餐服務點91家。今年,已為2.35萬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務,助餐205萬客。助餐量已從2016年的每月12.5萬客逐步增加到目前的每月32萬客,供餐能力達到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的4.6%,保持全市領先水平。

彭浦新村街道作為老式的工人新村,60歲以上的老年人5.37萬名,占到了戶籍人口的42.6%,是一個典型的深度老齡化社區。為了深化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深入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彭浦新村街道緊扣社區食堂餐飲服務特點和為老助餐服務工作實際,積極開展標準化試點工作,4月初,作為全市民政系統首個社區為老助餐服務領域的標準化試點項目,彭浦新村街道社區食堂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了評估驗收。

新建統一標準體系,提高為老助餐服務能級。彭浦新村街道與上海市質量培訓中心合作,建立發布了《彭浦新村街道社區食堂服務標準體系》,引用國家標準、行業、地方標準44個,結合街道實際新建標準46個,涵蓋了社區食堂服務、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各項內容。

汾西路社區長者食堂的工作人員胡先生介紹了關于食品安全、清洗消毒、客人評價等多個標準化試點項目:“我們在工作中都是按照標準化的要求來操作。實行下來,老人的好評多了,滿意度更高了。”

翻閱意見簿,老人們留下了認可的評價:“這里的服務態度很好,菜也很好,我們吃了很滿意,謝謝服務員。”

不僅如此,室內的墻面上懸掛了多面老人和家屬贈予的錦旗。胡先生從事為老助餐服務這項工作已經4年了,他說:“主動為老人服務是應該的,在工作中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認真負責,讓更多老年人得到關懷。”

為了優化環境提升服務,街道內的5家食堂均對照新標準持續提升服務管理水平,統一標識、服裝和餐具,將適老化微更新改造融入食堂環境。

上午10點半,老人陸陸續續來彭三社區長者食堂就餐。在食堂里可以看到適老化的助餐用具,提供給手部不太靈活、或是手部力量較弱的老人。

同時,食堂實現了“明廚亮灶”,老人可以在就餐區域的大屏幕上看到后廚操作的視頻,整個食品制作過程透明化,能夠實時接受老人監督。

更溫馨的環境、更優質的菜品、更貼心的服務,吸引著更多老年朋友前來就餐,目前堂吃服務已從每天不到1500客,增加到近3000客。社區食堂還將陸續推出低鹽、低油的蒸菜,以滿足不同口味的就餐需求。

廣覆蓋、精細化和個性化

保障助餐服務持續穩定

廣覆蓋、精細化和個性化,是社區為老助餐服務多年來受到老人歡迎的關鍵。靜安寺街道早在2006年,就在全市率先啟動社區為老助餐服務試點,成立了第一家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服務啟動至今,已累計供餐達450萬余份,年供餐量從一開始的幾萬客,到目前年供餐43萬客,且供餐需求逐年呈上升趨勢。

全覆蓋的規模、全年無休的服務,餐飲的供應量非常大。按照“網格化布局、站點式覆蓋”要求,靜安寺街道共有7個樂齡助餐點,做到每2個居民區(大的1個居民區)有1個樂齡站點,縮小社區為老服務半徑,用餐服務覆蓋到所有居民區。目前,街道訂餐老人近1300人,每日供應早、中、晚三餐,其中早餐以預定包子饅頭的形式供應,正餐為一大葷、一小葷、兩素一湯。供餐服務365天全年無休,春節、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更有節令餐點為用餐老人過節。

親民的公益價,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助餐模式的可持續發展。

街道場地資源緊缺,依托同心家園區域化黨建平臺,動員有供餐能力的社區單位參與為老服務,簽訂供餐協議,同時在一定程度降低了運營成本,將節省的經費補貼到老人身上,讓老人更有獲得感。

在餐飲的品種和口味上,社區單位提供強大支撐,實現了助餐多樣化。在同心家園區域化黨建的平臺上,華東醫院職工食堂最早成為街道樂齡供餐單位,一直支持至今。街道也不斷引入新的社區單位成為助餐后援單位,且不斷根據老人需求,提供多樣化服務。

接下來,靜安區民政局將繼續挖掘整合資源,擴大服務供給。不斷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社區助餐服務架構,持續拓展社會餐飲和養老機構食堂開展助餐服務,推進白領餐廳內設白發餐桌,推動助老“特色餐”試點和社區長者食堂標準化試點,年內實現供餐能力達到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的5%。

關鍵詞: 銀座健身卡 上海樂泰膠水 美國展覽設計公司 太湖游艇 超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