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每日視訊:“無形殺手”應如何遏制?

受限空間,是指進出受限、通風不良的封閉或半封閉設施及場所。受限空間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或缺氧等危險,對進入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傷人于無形。

據安徽省應急管理廳統計,2016年至2021年全省共發生受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62起、死亡109人,其中5月至9月份發生事故31起,占總數的50%;較大事故11起、死亡36人,其中5月至9月發生較大事故7起,占比63.6%。

筆者梳理近年來受限空間作業事故統計發現,每年5月進入立夏和汛期以后,受限空間中毒窒息事故多發頻發。對此,受限空間安全作業問題何解?如何加以針對性防范?筆者進行了分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受限空間作業的“黑天鵝”和“灰犀?!?/p>

近年來筆者曾參與多起受限空間作業事故的調查工作,其中以徐州天安化工有限公司“12·31”較大中毒事故和駐馬店市河南順達新能源“1·14”較大窒息事故最為典型。

“12·31”較大中毒事故帶來的最大的教訓是,受限空間作業環境是動態變化的,這也就意味著風險在動態改變,如果風險控制措施不隨之調整,“黑天鵝”事件便會發生。實際上該作業早在12月15日便開始了,一直持續到事故發生前的12月31日,當天為清理脫硫塔底部的硫膏,崗位人員違章排放脫硫液。由于盲目排放造成了液封失效,致使循環槽內憋壓積聚的煤氣沖破液封進入脫硫塔內,塔內氣體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塔內3人在防護不當的情況下相繼中毒死亡。

長期以來,對于受限空間作業中可能出現的“灰犀牛”,之所以有人會視而不見,這既有對風險認知的不足,也有責任落實不到位和應急準備不足等方面因素。

“1·14”較大窒息事故在一定程度上便屬于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的“灰犀?!笔录T撌鹿手凶鳂I人員是在高濃度氮氣環境下進行水解保護劑罐作業,因呼吸面罩軟管與儀表空氣硬管接口脫落而窒息。后續參與救援的9人中,除2人佩戴長管呼吸器外,其他7名救援人員均未佩戴任何防護用品,多人因吸入高濃度氮氣導致缺氧窒息暈倒,最終造成4人死亡、3人受傷。

受限空間作業事故的主要風險源

受限空間作業事故類別主要包括中毒、窒息、燃爆、淹溺、高處墜落、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灼燙、坍塌、掩埋等。參考近年來的事故案例,按照事故發生率從高到低的順序,主要集中在中毒、窒息和燃爆等三個方面。

造成中毒的典型氣體是硫化氫、一氧化碳、氨氣、苯、氯氣、光氣等有毒有害氣體。以硫化氫氣體為例,其無色、有臭雞蛋氣味,比空氣重,易存在于污水管道、污水池、煉油池、紙漿池、發酵池,每立方米濃度超過1000mg時,數秒內即可致人死亡。

造成窒息的“罪魁禍首”是氮氣,也包括二氧化碳和其他惰性氣體。這類氣體會擠占氧氣的空間,當氧氣濃度低于19.5%時,人便會體力不支,動作協調能力也會降低;當氧氣濃度低于10%時人會精神失常,失去知覺;當氧氣濃度降至6%以下時,人將逐漸失去生命體征。

與燃爆相關的氣體包括烷烴、烯烴、炔烴、氫氣等可燃氣體,以及可燃性粉塵。當這些積聚的易燃易爆物質與空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遇到點火源時便會發生燃爆事故。

基于受限空間作業事故教訓采取的新舉措

針對近年來的受限空間作業事故教訓,今年3月15日發布的《危險化學品企業特殊作業安全規范》(GB 30871-2022)在受限空間作業中提出了七項新舉措。

一是介質隔離時不得用閥門代替盲板,確保了隔離的有效性;二是將最低氧含量由原來的18%提高到19.5%,進一步強調了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前必須分析的氣體類別及濃度要求;三是明確要求當一處受限空間內存在動火作業時,該處受限空間內嚴禁安排涂刷等其他作業活動;四是明確作業時作業現場應配置移動式氣體檢測報警儀,連續監測受限空間內可燃氣體、有毒氣體及氧氣濃度;五是要求監護人員須在受限空間外進行監護,嚴禁在無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進入受限空間,明確監護人應對進入受限空間的人員及其攜帶的工器具種類、數量進行登記;六是明確接入受限空間的電線、電纜、通氣管應在進口處進行保護或加強絕緣,且應盡量避免與人員出入使用同一出入口;七是要求作業期間發生異常情況時,嚴禁無防護救援。受限空間作業停工期間,應在入口處增設警示標志,并采取防止人員誤入的措施。

今年10月1日該規范實施后,將會從源頭對防范受限空間作業事故發揮積極作用。

如何加強風險管理

結合多年的事故調查經驗,筆者針對加強受限空間風險管理,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在設計階段關注受限空間的本質安全水平,加強冗余設計,增加風險防控保護層。應著力提升受限空間工藝、設備、儀表的自動化程度,盡可能減少人員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在標準規范允許的情況下,向受限空間內部或外部周邊引入蒸汽、空氣、氮氣管道。對易積聚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氣體的受限空間,應高標準設置可燃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儀,實現連續監測。全面開展基于受限空間作業事故場景的情景分析。

二是以發生事故的類型倒推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以發生事故的最嚴重后果作為風險防控措施制定的依據。當前,企業的作業風險分析通常以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簡稱JHA)的形式展開,普遍存在著主觀意愿降低風險等級的情況。例如某一步驟的作業風險失控的后果是爆炸,但其嚴重性僅僅是財產損失,這明顯背離了風險評價的初衷。

三是對于高風險受限空間作業,建立企業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現場確認機制。二戰期間,美國軍方通過降落傘制造廠商負責人隨機試跳降低降落傘的不合格率,這對今天的安全生產仍然有著深刻啟示。我國在煤炭開采行業實行的領導帶班下井的做法在遏制事故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面對受限空間作業事故高發頻發的態勢,有必要建立高風險受限空間作業主要負責人或分管負責人現場確認機制。

四是對于有條件的企業,建立一支“專精特”的受限空間應急救援專職或兼職隊伍。從根本上杜絕盲目施救,以專業的救援機制、精良的裝備器材、特定的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解救受害人員。

(作者單位:中國化學品安全協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