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朱孟依潛伏藥師幫,張步鎮曾慘遭醫藥江湖“封殺”

文/樂居財經李姍姍


(相關資料圖)

“網上買藥在哪買?”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多數人的回答不外乎美團買藥、餓了么買藥、京東大藥房、阿里健康大藥房等等。

實際上,這些常見的醫藥電商平臺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B2C類包括京東健康、阿里健康、1藥網、360好藥等;而美團買藥、餓了么買藥、叮當快藥等則屬于O2O類,將線下的交易與互聯網結合。

除此之外,市面上還有一類主要瞄準B2B業務,上游對接藥企和藥品分銷商,下游對接藥店及基層醫療機構。在這一類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藥師幫,堪稱醫藥界的“1688”平臺。

成立不到八年時間,創始人張步鎮帶領藥師幫一路過關斬將,超越一眾先入行的醫藥電商,成為了最大的數字化醫藥交易與服務網絡平臺。

據沙利文數據,以2021年商品交易總額規模(GMV)衡量,藥師幫是中國院外醫藥產業最大的數字化服務平臺。2021年藥師幫GMV為275.13億元,市場份額占比18.5%。

但藥師幫一路走來也并非一帆風順,有成就、也有挫折,有各路強勁資本不斷加持的鼓勵,也有遭多家藥企聯合“封殺”的打擊;有業務規模不斷擴張的喜悅,也有投訴、處罰纏身的煩惱。

如今,藥師幫正奔赴港交所,試圖開啟一場資本盛宴。只不過,在港交所大門外排隊上市的企業數量激增、審核期限延長,藥師幫不得不面臨上市仍在排隊但招股書卻已到期的問題,因此在近日更新了招股書。

而從披露來看,藥師幫的上市時機似乎并不太成熟,連年虧損至今尚未盈利,平臺業務毛利率連續下跌,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再加上嚴重資不抵債,藥師幫的IPO,更像是為自救而開出的“藥方”。

20位股東分食股權

在大多數媒體的報道里,藥師幫的創始人張步鎮并沒有醫藥行業的背景,而是一位在搜房網待了15年的互聯網工作者,從最初的普通員工一步步成長為副總裁及CTO。

2014年,搜房網開始下場自己做房產中介生意,改為房天下,也正是在這一年,張步鎮選擇離開房天下,第二年創辦了藥師幫,從房地產跨界轉道醫藥電商賽道。

張步鎮入行之時,正值醫藥電商的風口。2015-2016年間,藥品終端網、未名企鵝、藥便宜等多起醫藥電商B2B融資事件掀起波瀾,再加上C端市場競爭日漸白熱化,藥師幫選擇了B端市場,上游對接藥企和藥品分銷商,下游對接藥店及基層醫療機構。

連接互聯網和醫藥行業,藥師幫的出世很快吸引到資本的目光。

成立當年,藥師幫就獲得上海常春藤資本、威盛股權投資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隨后,2016年-2018年,藥師幫相繼進行了A-D輪融資,融資金額合計6.01億元及1.33億美元,投資方中不乏郭廣昌的復星醫藥、雷軍的順為資本、松禾資本、老虎基金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

時隔三年,藥師幫又進行了E輪融資,合計2.7億美元。其中,百盈發展在E-1輪融資中以1.5億美元對價獲得藥師幫1735.78萬股。

據悉,百盈發展由元知集團全資持有,后者由朱孟依最終控制,而朱孟依為頭部房企合生創展的實控人。

此外,在藥師幫首次遞交招股書的前一個月,百度在E-2輪融資中以3000萬美元對價獲得347.15萬股,陽光人壽保險也以3000萬美元對價獲得347.15萬股,松禾資本以2306.69萬美元對價獲得267.04萬股,國資廣州基金則以500美元對價獲得57.86萬股。

七年時間的8次融資里,藥師幫的入股成本逐次升高,從最初常春藤資本入股時的2.15元/股,到最后一輪百度、陽光人壽等入股時,成本已達到8.64美元/股,折合55.54元/股,相比之下高出近25倍。與此同時,E輪融資合計2.7億美元的投資,目前估值已達到14.35億美元,半年時間增值超4倍。

目前,藥師幫共20位股東,股權結構較為分散。創始人張步鎮通過MIYTHoldingsLimited持股20.33%,為第一大股東,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百盈發展持股13.29%、老虎基金通過InternETFundVPte.Ltd持股12.98%;17位其他投資者合計持股53.41%。

樂居財經《穿透IPO》注意到,創始人張步鎮持股比例僅有20.33%,與第二大股東百盈發展的股權僅相差7.04%,一旦藥師幫上市,股權稀釋后,兩者間差距將繼續縮小。創始人張步鎮的第一大股東之位并不安穩。

三年半虧損27個億

作為院外醫藥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藥師幫的業務模式是以平臺業務和自營業務為中心,并配合一系列其他業務。其中,平臺業務是通過賣家在平臺中銷售金額的一定比例向其收取傭金;自營業務則為向藥企和經銷商采購藥品及保健產品,并在平臺上銷售給藥店和基層醫療機構。

截至2022年6月末,藥師幫共有33.3萬家藥店以及15.1萬家基層醫療機構在平臺上交易,平臺業務有5400個賣家,自營業務有5800家供應商。

2019-2022年6月末,藥師幫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51億元、60.65億元、100.94億元和67.2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來自自營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0.12億元、56.91億元、95.9億元和64.08億元,占比均超90%;來自平臺業務收入則分別為2.38億元、3.72億元、4.89億元和2.77億元。

其中,藥師幫在2021年實現營收的大幅增長,增幅達66.43%,這主要是自營業務的收入增加,買家群體擴大及買家參與度提高,提升了自營業務GMV。該期其自營業務的月均付費買家數上升68.78%至18.47萬個,每付費買家月均訂單量亦由5.6單增至8.5單。

盡管買家數量大幅上升,但2021年藥師幫的存貨也由5.16億元上升64.34%至8.48億元,存貨包括藥品及保健產品,同時,存貨周轉天數下降0.2個百分點至27.1天,存在一定的存貨跌價風險。

而隨著營業收入的增長,藥師幫的營業成本隨之攀升。2019-2022年6月末,該公司營業成本分別為30.22億元、54.56億元、91.8億元和60.97億元。其中,自營業務的產品采購成本占大頭,占比均在90%左右,平臺業務成本則主要為交易手續費。

正是由于這樣的業務模式,使得自營業務的毛利率遠低于平臺業務。報告期內,自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3%、5.1%、5.2%、5.9%,平臺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9.9%、85.2%、83.7%、83.3%,而綜合毛利率則為7%、10%、9.1%和9.3%。

可見平臺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但實際上,報告期內,藥師幫平臺業務收取的平均傭金率接連上升,分別為2.2%、2.8%、2.9%、3.1%,同時交易手續費率分別為0.35%、0.28%、0.29%、0.27%,連年下降,毛利率本應呈上升趨勢。

對此,藥師幫解釋道,主要是隨著自營業務擴張,其平臺業務產生的傭金收入,在綜合報告平臺業務收入時被抵銷所致。

盡管藥師幫的業務規模在近些年來不斷擴大,但尚未盈利。報告期內,藥師幫錄得虧損分別為10.46億元、5.72億元、4.94億元和6.36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高達27.48億元。

據披露,藥師幫賺得的錢除了砸向業務擴張帶來的相關成本,還有銷售及營銷支出費用的急劇增加。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及營銷費用分別達6.04億元、7.26億元、10.64億元和6.26億元,占營收的比重為18.6%、12%、10.5%、9.3%。

對于這筆高額支出,藥師幫解釋稱,主要由于雇傭更多銷售及營銷員工,導致薪資及福利的增加,以及履約費用隨著自營業務的發展也在相應增加。

此外,為開拓市場,藥師幫投入了大量資金補貼給藥店客戶,以保證平臺穩定的流量,并在全國18個城市建立19個智能倉庫,這筆開支幾乎無法忽視,包括檢測等的新業務,都尚處于投入階段。

從經營現金流來看,藥師幫也持續為負,報告期內分別為-2.01億元、-1.24億元、-4.87億元、-1.14億元。截至2022年6月末,藥師幫的經營現金流已累計凈流出9.26億元。

截至2022年6月末,藥師幫債務合計53.05億元,是當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9.79億元的5.4倍。

同時,該公司總資產為38.03億元,總負債為73.37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負債凈額達到35.34億元。

遭13家藥企聯合“封殺”

在藥師幫的背后,盡管有各路資本的加注,業務規模不斷擴張,但一路走來,其發展并不算順利,曾遭多家藥企聯合“封殺”的消息更是傳遍醫藥江湖。

據了解,2019年4月,揚子江藥業、哈藥集團、九州通、太極集團、云藥集團及吉林敖東等13家藥企先后發布通告,要求經銷商暫停向藥師幫平臺供貨。

這些藥企普遍認為,藥師幫客戶長期以底價銷售藥企產品,擾亂了傳統醫藥市場的價格。對此,藥師幫曾公開回應稱,藥師幫主要負責審核供應商資質,并不介入商家的銷售環節。

不僅如此,藥師幫模式也頗受爭論,有人認為,藥師幫是醫藥領域的“拼多多”,而也有人稱其更像“1688”,因為拼多多是B2C模式,而藥師幫是B2B。

作為醫藥電商平臺,退貨及退款是藥師幫日常面臨的事項。招股書披露,結合平臺業務及自營業務,藥師幫于2019-2022年6月末,退貨或退款的產品價值分別為5000萬元、7000萬元、1億元和8000萬元,合計3億元。

而因退貨或退款而產生的客戶投訴問題也時有發生。在某大型投訴平臺上輸入“藥師幫”關鍵詞,可搜索到共154條投訴信息,其中大多為“退貨后遲遲不退款”,除此之外,還包括“逾期不發貨”、“售后態度差”、“商標侵權”、“虛假宣傳”等各類投訴問題。

實際上,因銷售假冒或不合格產品,藥師幫曾5次遭行政處罰,罰款總額為17萬元,并被沒收違法銷售的產品及違法銷售所得。

關鍵詞: 朱孟依潛伏藥師幫 張步鎮曾慘遭醫藥江湖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