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水美魚肥人亦歡!共青城漁業發展勢頭良好

共青城大閘蟹獲全國“蟹王、蟹后”雙料冠軍,“共青城小龍蝦”榮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黑斑蛙生態養殖模式、稻蝦共生等特色漁業發展模式迅猛發展……得益于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近年來,共青城市漁業發展緊緊圍繞“種養一體、農旅融合”的思路,積極調整水產結構,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全市漁業發展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水產總產量1.23萬噸,漁業產值達2.8億元。

綠色養殖  帶來“增收點”

土雞蛋、楊梅酒、香竹稻……中國農民豐收節共青城市慶?;顒又校鞣N農產品令人垂涎欲滴,這其中最搶手的還屬口香撲鼻的小龍蝦。

自從2018年起,共青城市堅持把發展稻蝦工程作為新形勢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大力推廣稻田養蝦。截至目前已實施稻蝦共作面積2萬多畝。僅今年上半年,小龍蝦產量共計1973噸。

“一水兩用,一田雙收”。 這段時間江西巨莧生態農業科技公司的種、養殖戶忙著打撈、稱重、分裝、打包,將鮮活小龍蝦發往全國各地。公司負責人介紹,稻蝦共作養出來的蝦干凈、肥美,又可為稻除草、松土、增肥,稻為蝦供餌、遮陰、避害,這種生態循環的運作方式能有效持續促進增產增收。

目前,該公司稻蝦共作面積達到了3200畝,并且采取了低密度投苗方式養殖,養殖出的龍蝦成活率高,品質優良,受到了周邊客戶的青睞,甚至還有部分江浙等地的水產經銷商慕名前來批發。

稻蝦養殖除了提高種養戶的經濟收入,還促進了該市禁捕退捕工作進程,不少洗腳上岸的漁民搭上了稻蝦共作的發展快車。朱德勝是位有著20多年鄱陽湖捕魚經歷的老漁民。自從禁捕后,他和十多個同伴來到了巨莧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養殖龍蝦。“這和我們‘舊業’一樣,但賺的比原來多,干得很順心。”

科技興漁  提升“軟實力”

在共青城市藍清水產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基地負責人雷克勤在現場興致勃勃地演示智能養殖等系統,遠程超控增氧裝置和攝像頭,隨時檢測氧量、水質、pH值等數據。“一旦含氧量過低,增氧機可以立即開啟。”雷克勤輕點按鍵,不遠處的魚塘內水花四濺,增氧裝置開始運轉起來。”

48歲的雷克勤是共青城市甘露鎮雙橋人。2018年,他看到養殖前景好,便回鄉承包下300多畝的魚塘,搞高密度養殖。“照顧魚塘比照顧小孩還費心,那時候每天晚上每隔兩小時就在魚塘巡查一次,怕魚缺氧、被盜的情況發生。”由于是初次創業,他缺乏養殖經驗,自然產量低、魚病也多,收成甚微,身心疲憊。

在市漁業部門大力協助下,他的企業成功申報并組織實施2019年全省漁業漁政信息化建設項目,獲得漁業物聯網試點資格,成功與集中智能養殖平臺、養殖環境視頻監控、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水質在線監測與智能控制、遠程在線會診為一體的漁業信息化建設平臺相銜接,實現了漁業生產環境監測可視化、數據傳輸實時化、生產控制智能化、病害診治遠程化、信息資源共享化和質量安全可追溯。

2020年8月,雷克勤的養殖基地里,總有魚大面積死亡。“一死就是幾百斤,連續數十天,到處找魚醫都不管用。”雷克勤想起了漁業物聯網APP的“遠程在線會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按照程序上傳圖片,說明情況。第二天,就收到了專家的反饋。按照專家的操作步驟,先除蟲、再解毒、后調水……魚病治愈了,也長得更肥美了,當年本以為血本無虧的雷克勤還獲得了十幾萬元的收益。

近年來,共青城市大力建立漁業物聯網體系,深入開發和利用漁業信息資源,構建了從苗種繁育到農旅結合的漁業全產業鏈。截至目前,漁業物聯網工作覆蓋全市水域面積30%。

強鏈擴鏈  夯實“硬支撐”

為了實現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產業做大做強,共青城市不斷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漁業產業科技含量。成立格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邀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團隊根據共青城市漁業發展和企業發展實際,整合資源,將研究成果帶到基層,不斷對漁業技術提供支持,把最新科研成果放在這里試驗和轉化。

市漁業部門每年都會多次組織技術人員深入水產養殖一線,將養殖技術帶到基層,為漁民做現場指導,以提高農民素質,推廣漁業新技術和新品種,進一步優化了漁業養殖品種結構,提升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一些優質上下游企業紛紛落戶共青,大北農九江科技園、江西澳華農牧科技、正邦生物科技、格力特生物等一家家水產飼料生產企業的投產,為共青城市下游的水產繁育和養殖提供了助力,有利于推動該市飼料加工、畜禽生態養殖和特色農副產品體驗一體化,形成一條全產業鏈項目,使共青城漁業水產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