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新基金銷售逐漸升溫 6家機構長期“顆粒無收”

在基金行業高速發展的近年,頭部效應也愈發凸顯,公募機構也面臨“內卷”問題。在近期部分新基金發售逐步恢復熱度的背景下,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6月2日,當前仍有24家基金管理人年內無新基金發行成立,且無產品等待發行。值得一提的是,從非貨幣管理規模來看,上述基金管理人均屬于中小型機構。有業內人士坦言,這類公司“顆粒無收”或與其現存產品業績表現不佳、渠道營銷能力不足等多個因素有關。

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經歷了前一段時間的“冰點”期后,近期的新基金銷售逐漸升溫。近日,首批9只公募REITs產品公開發售,面對公眾投資者發售的份額不足一日便被“哄搶”售罄。另外,在上一周,由東方紅資管發行的東方紅啟恒三年持有期混合B類份額也一日吸金超400億元,成為近三個多月來的首只百億級新發權益基金。

而在上述背景下,年內公募基金的新發規模也在不斷攀升。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日,年內已發行684只(份額合并計算,下同)新基金,發行份額合計約1.34萬億份。相比之下,2020年同期,僅有554只新基金發行,發行份額為8069.98億份。

然而,在部分基金管理人不斷產出爆款基金時,卻仍有基金管理人至今年內尚未有新基金發行,也未有相關產品等待發行。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6月2日,在全市場144家基金管理人中,有24家機構在年內“顆粒無收”。

具體來看,上述24家基金管理人名單包括北信瑞豐基金、富榮基金、國開泰富基金、國融基金、華宸未來基金、華融基金、華潤元大基金、恒生前?;稹⑷A泰保興基金、合煦智遠基金、金信基金、江信基金、凱石基金、明亞基金、諾安基金、人保資產、睿遠基金、天治基金、先鋒基金、興華基金、鑫元基金、益民基金、長安基金、中科沃土基金。

從管理規模來看,上述基金管理人均屬于中小型機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上述基金管理人的非貨幣管理規模排名在第48名至144名之間。其中,排名在100名后的機構有19家,占比近八成。

某資深市場研究人士認為,上述基金管理人在年內未有新品發行或與幾方面因素有關。一是相關基金管理人已有產品申報,但因為正在走流程所以暫未公布發行信息。二是由于基金管理人出于市場環境、公司負擔能力以及營銷渠道等多個因素的考慮而選擇不發行新產品。三則是相關基金管理人因存在違規行為受到監管處罰,所以被禁止發售新品。但由于罰單公布時間存在滯后性,因此相關機構的受罰情況尚未可知。

6家機構長期“顆粒無收”

事實上,對于個別基金管理人而言,無新品發行并非短期現象。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24家基金管理人中,有6家機構已長期未有新品發行。

公開數據顯示,國開泰富基金、江信基金、益民基金分別自2016年、2017年、2018年發行最新一只產品后便再無新品發行;而國融基金、天治基金、先鋒基金則在2019年發行新基金后也無新“動作”。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商報記者還注意到,上述基金管理人的非貨幣管理規模也在全市場中排名靠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江信基金、天治基金、益民基金的非貨幣管理規模分別為第124名、126名、127名;而先鋒基金、國融基金、國開泰富基金的排名則為第135名、139名、144名。

針對上述基金管理人長期無新品發行的原因及后續發行計劃,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相關機構,但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相關回復。

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認為,在當前市場背景下,行業頭部效應越發凸顯。大公司產品越發越多,而小公司則因業績差、規模小等問題,沒有太多的財力物力去做營銷并引入高端人才,因此也缺乏好產品的設計思路以及營銷推廣渠道,導致新品難發的情況存在,但這也反映了基金業的競爭白熱化現象。

發新品推動規模增長,好還是不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24家年內未有新基金發行成立的基金管理人中,有一家基金管理人卻因新品發行失敗而無奈“入列”該名單。

據悉,華泰保興基金曾在2021年1月29日至4月28日發行華泰保興尊裕三個月定開債券、華泰保興安鑫純債2只產品,且未設置募集規模上限。但基金管理人卻在4月30日發布上述2只產品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公告內容指出,該2只產品均未達到基金合同約定的生效條件。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華泰保興安鑫純債的基金合同指出,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3個月內,在基金募集份額總額不少于2億份、基金募集金額不少于2億元且基金認購人數不少于200人的條件下,基金管理人辦理相關手續后,基金合同得以生效。而華泰保興尊裕三個月定開債券的基金合同則約定,自基金份額發售之日起三個月內,發起資金提供方認購基金的金額不少于1000萬元,且承諾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不少于三年,驗資通過后方可達到基金備案條件。

對于上述產品募集失敗的具體原因及后續發行計劃,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華泰保興基金,但公司方面未予回應。

在前述市場研究人士來看,上述基金管理人若想后續順利發行新品,需要先把現有產品的業績做好,才有望獲得投資者的信賴。此外,該研究人士還提到,“目前,發行新基金已經成為基金管理人推動管理規模增長的主要方式,但這種方式好還是不好,目前在市場上仍存爭議”。

記者 孟凡霞 李海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