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增資回收股份并現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漸成標配

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漸成標配,除大行先行涉足外,部分股份行、城商行、農信社也開始發力。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有14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同時,還有多家子公司尚在籌備中。不過,在成立之后如何能夠有效進行技術輸出、實現盈利也成為金融科技子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對此,分析人士指出,未來金融科技子公司會出現較為快速的發展和一定程度的分化,頭部機構將逐步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中小銀行在行業競爭的驅動下金融科技水平勢必也會有所提升。

增資、回收股份并現

披露增資項目近一年,建設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信金科”)增資于近期塵埃落定。北京產權交易所日前公布了建信金科增資項目成交結果,該公司已引入了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聯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3家新股東,3家公司投資金額均為2.5億元、持股比例均為2.5%。

而此增資計劃在去年就曾披露。2020年7月,建信金科發布了增資項目,擬引入不超過5個投資方,增資完成后新增投資方持股比例不超過10%,單一意向投資方擬投資金額對應持股比例不低于1%,不高于3%,并按每1%股權不低于1億元報價。

此次增資計劃的完成意味著建信金科成為了首家通過增資引入外部股東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看來,建信金科引入外部股東既可以鞏固其自身實力,增資后能夠將更多資金用于金融科技的研發投入,也能夠借助股東所處的行業地位優勢及場景資源來拓展業務范圍。

梳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背景可以發現,已開業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基本都由母行直接或間接全資持有。

而最先成立的興業銀行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業數金”)最初采用外部合資、絕對控股的方式設立:該公司原始注冊資本為5億元,其中興業銀行控制51%股權,倍遠投資作為員工持股平臺持股19%,高偉達、金證科技、新大陸作為戰略股東分別持股10%。但從2019年起興業數金便開始回收股份,截至2020年2月,已完成回購3家外部股東所持的全部股份,并于4個月后完成了減資工商信息變更,由5億元減至3.5億元。目前,興業銀行孫公司興業國信資管持有興業數金72.86%的股份,倍遠投資持股27.14%。

中小行加緊追趕、招兵買馬

金融行業身處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科技創新成為銀行比拼金融實力的關鍵因素。除國有大行外,近年來新設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中也不乏有股份制銀行、地方中小銀行的身影出現,這從各家銀行發布的招聘信息中便可找到蛛絲馬跡。

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廣西農信社”)發布的2021年暑期實習生招募啟事中,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現身。招募啟事介紹,廣西桂盛金融信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盛金科”)是廣西農信社所屬的金融科技公司,該公司致力于應用專業化、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服務廣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以科技賦能鄉村振興戰略、面向東盟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及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桂盛金科成立于2020年12月16日,注冊資本為12億元。

而在浙商銀行2021年春季校園招聘信息中也出現了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身影。招聘信息顯示,浙商銀行建立了“金融科技部+科技公司+技術研究院”的金融科技管理架構,目前共有科技人員1800余人,并在杭州、西安兩地設有研發基地。易企銀(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企銀”)則是該行金融科技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金融科技部一體化運作,不斷深化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在金融場景的應用,為業務戰略和獲客戰略提供金融科技發展的新動能。另據天眼查App顯示,易企銀成立于2020年2月27日,注冊資本2000萬元。

此外,廊坊銀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廊坊易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達科技”)也于今年引起市場關注。廊坊銀行方面在接受北京銀行記者采訪時表示,金融科技公司是該行根據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下達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的文件指示精神在籌建,主要是為了落實廊坊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前還在建設推進的初期,未來會更專注服務區域、服務本行,推動全行數字化轉型,搭建場景金融生態為重點工作。資料顯示,易達科技在去年11月就已成立,注冊資本為200萬元。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銀行共計14家。國有行中,除郵儲銀行外,其他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均已開業;股份行中包括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在內的6家銀行也已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城商行方面,目前已有北京銀行、廊坊銀行涉足;而農信社目前則有廣西農信社參與。

除已官宣成立的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外,還有一些銀行尚處于籌備階段,如中原銀行、廣發銀行、浦發銀行均曾宣布籌備金融科技子公司計劃,但至今在公開渠道尚未有信息披露。對于金融科技子公司設立進展,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上述銀行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復。

談及銀行籌備金融子公司未有進展可能存在的原因,資深銀行業分析人士王劍輝認為,可能和人才招聘困難,團隊未組建完成、科技戰略尚未形成以及機構經營狀況等因素相關。

而對于多家銀行加大馬力攬入科技型人才的做法,蘇筱芮表示,人才大戰是金融科技欣欣向榮的一個縮影,隨著金融數字化轉型進程不斷深化,搶人大戰也逐步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反映出市場機構對科技基礎設施與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也表明科技驅動的金融業務具有光明的前景。

未來將出現一定程度分化

銀行系金融子公司雖在加快布局,但前期盈利卻成為一大難題。梳理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業務路徑可以發現,大多遵循成立初期以服務本行集團及其子公司為主,隨后逐漸擴展到服務同業,實現技術輸出。比如,建信金科對內承載著建設銀行科技產品研發和數字化轉型業務,對外輸出管理咨詢、系統建設、平臺運營能力。在對外輸出方面,建信金科為上海地方金融監管局打造的監管數據中臺,此外還與31個省、130多個城市簽訂了智慧政務合作協議。再如,工銀科技有限公司對內服務于工商銀行科技成果創新,向外則專注于智慧政務、風控科技等產品的輸出,該公司開發的工銀璽鏈區塊鏈技術平臺已構建民生服務、貿易金融等數十個場景,并服務機構超1000家。

率先入局的國有大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已進入對外輸出技術階段,在此種情況下,中小銀行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可能將面臨哪些挑戰?蘇筱芮認為,從歷史情況看,金融科技子公司短期內想實現盈利頗具挑戰,前期需要經歷持續的“燒錢”階段,資本實力并不雄厚的中小銀行能否承受考驗可能是一大問題。此外,中小銀行在服務母行的基礎上,后續是否能夠具備對外輸出的能力仍有待觀察。

看懂研究院研究員卜振興則進一步指出,技術突破、需求挖掘、技術與金融的充分融合運用是中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可能面臨的業務難題。

對于未來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發展趨勢,卜振興表示,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未來會出現較為快速的發展,集中度會逐步提升,頭部優勢會更加明顯。

“未來金融科技子公司的發展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分化。頭部機構將逐步探索出成熟的商業模式,加速與外部各類場景的融合應用并步入盈利周期,中小銀行在行業競爭的驅動下金融科技水平勢必也有所提升,但主要驅動力來源于自建子公司還是與外部第三方合作仍需衡量。” 蘇筱芮說。(記者 孟凡霞 實習記者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