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違規行為受罰不斷 存續機構注銷數量創近四年新高

隨著近年來居民理財潮起,投資者以基金為主體的投資行為也越發頻繁,在此背景下,不僅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迅速提升,聚焦高凈值人群的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也持續走高。公開數據顯示,私募基金上半年接連突破16萬億、17萬億元大關,最新達到17.89萬億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與私募基金與日俱增的規模相比,管理人家數卻不升反降。另外,由于不合規,甚至是侵犯投資者權益的行為頻現,也屢次有機構被監管出具“紅牌”。那么,放眼當下,私募基金又該如何贏得投資者的心?

違規行為受罰不斷

年內因違規行為收監管罰單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再增3家。7月1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發布關于圣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商資本”)、新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沃股權投資”)和北京天星資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星資本”)3家機構,以及天星資本3位相關責任人共6條紀律處分決定書。

從3家機構的違規行為看,分別出現了未審慎落實投資者適當性審查要求,高管違規兼職,未如實填報管理人登記信息,違規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違反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中基協對圣商資本和新沃股權投資進行書面警示,要求機構限期改正,并暫停受理其私募基金產品備案3個月。相較之下,天星資本的處罰更重,不僅被公開譴責,還遭暫停受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6個月,相關責任人白利國、劉研、王駿也被公開譴責,要求其參加強制培訓。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上述罰單僅僅是今年以來中基協向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相關責任人下發罰單的一小部分。據中基協披露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年內累計已發布紀律處分決定書、紀律處分決定書送達公告,以及紀律處分事先告知書送達公告累計31份,相關罰單中提及的違規行為,也大多與上述提及的情況類似。

在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看來,私募機構出現承諾保底、違規兼職、違反適當性等管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內部管理混亂,由于私募不同于公募機構對于企業內部管理中的合規性管理普遍比較輕視,很多私募都把管理的核心放在績效管理上,管理重心的偏移導致隱形問題變為顯性。另一方面,投資者教育的問題,由于投資者教育的缺乏,多數投資人購買私募基金時風險防范意識不足,導致很多私募機構的違規操作有了市場空間。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郭薇也指出,私募基金管理人人員數量普遍較少,團隊構建不是特別完善,主要精力用于投研,缺乏專業的合規團隊支持,而且合規意識偏弱,對合規認知不足。同時,中基協對私募機構違規的處罰和監管力度不夠,私募違規成本較低,使得部分機構存在僥幸心理。郭薇進一步表示,違規行為會為私募機構的聲譽帶來不良影響,從而阻礙公司各項業務的開展,甚至被納入黑名單,不利于公司的健康發展。

注銷數量創近四年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存續機構罰單不斷,遭監管注銷和主動注銷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也與日俱增。據悉,7月16日,中基協連發3份公告,分別公布了15家和28家私募因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存在異常經營情形等問題將被注銷,同時還披露了87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的名單。

根據中基協披露數據顯示,2021年以來,截至7月22日,已有累計754家私募機構因主動注銷、依公告注銷和協會注銷等原因被注銷,創下近四年的同期新高?;仡櫞饲?,2018-2020年的同期注銷數據分別為457家、663家和610家。

從行業整體數據看,在年內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接連突破16萬億、17萬億元大關,上半年增長12.02%至17.89萬億元。然而,在管理規模大增的同時,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數卻不漲反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476家,較2020年末的24561家減少了85家。

為何管理規模和存續機構數量“背道而馳”?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同時,也有小型機構的無奈。

郭薇認為,規模和機構數量反向發展是一個行業優勝劣汰健康發展的必然結果。一方面監管的趨嚴,會提升私募的生存成本,中小私募生存和發展的難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資源向頭部私募傾斜,強者恒強的態勢會愈演愈烈。

而在龔濤看來,私募基金管理人家數下降主要原因包括兩點。一是監管要求越來越嚴格,管理成本上升,規模小的私募無法確保自身盈利,只好無奈退出。二是近年來部分尚不規范的行業機構的清退,也清理了一部分掛羊頭賣狗肉的私募管理人,明股實債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人已經很難生存??傮w來看,未來私募機構會越來越集中,頭部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小型機構則越來越難以生存。

某中型私募渠道總監也向北京商報記者直言,“雖然全行業目前有24000余家機構,但大基數的背后,當前私募基金管理人多數仍處于生存線的邊緣,在監管日趨嚴格把控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不具備良性循環能力的中小型機構選擇退出。當然,這也是一個好的現象,即全行業已經從最初的野蠻生長階段逐步過渡到有序整合的階段,未來也必然會更加成熟”。

除行業自身的發展外,對于擬布局私募基金的投資者而言,龔濤認為,投資是一次長跑,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是私募理財的核心。投資者在正式購買前,需要多學習提升自身的辯識能力,在進行業績校準的同時,全方位了解產品投向和市場趨勢同樣是重要功課。

郭薇也建議從長期業績、核心投研團隊實力背景、核心人物投研經驗及過往業績、熊市行情下的風險控制能力以及產品的風險等級等角度進行綜合考慮,挑選符合投資者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長期業績優異,投研團隊實力雄厚,核心人物過往業績出眾,且經歷過熊市洗禮的產品或者管理人進行投資。(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