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興欣新材IPO招股書獲受理 新增募投項目

闖關科創板、創業板相繼告敗之后,紹興興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欣新材”)又將目光盯向了深市主板。據證監會官網最新消息顯示,興欣新材IPO招股書已獲得受理,公司正式向深市主板發起沖擊,這也是公司近三年來三度闖關A股。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相比起前兩次IPO,興欣新材增加了募投項目,并且募資額也再度發生變化。針對公司募投項目、募集資金等相關問題,興欣新材方面11月23日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募資額變化主要是調整了補充流動資金規模等三方面原因,新增募投項目是因為公司擬進一步提升自產六八哌嗪的能力。

IPO轉戰深市主板

證監會官網顯示,興欣新材招股書已獲得受理,欲上深市主板。

據了解,興欣新材主要從事有機胺類精細化學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哌嗪系列、酰胺系列等,其中哌嗪系列產品為公司主要產品,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的85%左右,主要覆蓋電子化學品、環?;瘜W品、高分子材料、醫藥等應用領域。

興欣新材實控人為葉汀,合計持有公司51.94%的股份。

實際上,早在2019年葉汀就開始帶領興欣新材尋求A股上市,當年6月公司向科創板發起沖擊,不過歷經兩輪問詢后,公司在當年12月撤單。

彼時興欣新材表示,2019年8月15日,公司保薦機構收到江西昌九金橋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橋化工”)股東俞慶祥寄送的《關于興欣新材實際控制人葉汀在金橋化工任職期間違規情況的簡要說明》(以下簡稱《簡要說明》),并且當年10月25日,公司律師收到《關于葉汀擔任金橋化工總經理及其承包經營期間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律師函》(以下簡稱《律師函》。由于保薦機構、公司律師核查《簡要說明》與《律師函》中所述事項所需時間存在不確定性,而公司回復審核問詢的時間不得超過3個月,因此決定于2019年12月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

解決上述事項后,興欣新材再度重啟IPO,不過卻將擬上市地轉為創業板。

據深交所官網顯示,2020年7月31日受理了興欣新材創業板IPO申請,但歷經四輪問詢后,公司IPO在今年2月1日終止。

針對公司創業板IPO終止的原因,興欣新材方面11月23日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主要原因為公司戰略調整,轉戰深市主板系因為公司認為自身符合深市主板的發行上市條件,前次撤單不存在不符合發行條件的問題,對此次發行上市不構成實質性障礙。

此次主板IPO,興欣新材也坦言,募集資金用于新項目投入,有助于公司擴大產能以及引入新產品,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此外,可以優化資本結構、降低償債風險、減輕財務壓力,同時能夠提升公司知名度,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欲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相比前兩次IPO,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興欣新材新增一募投項目。對此,興欣新材也進行了回應。

據興欣新材科創板IPO招股書,公司彼時擬募資5億元,投向“年產14000噸環保類溶劑產品及5250噸聚氨酯發泡劑項目”、研發大樓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分別投入3.125億元、3750萬元、1.5億元。

創業板IPO時,興欣新材募投項目沒有發生變化,還是上述三項,不過“年產14000噸環保類溶劑產品及5250噸聚氨酯發泡劑項目”的投資額減少至2.875億元,這也讓公司總募資額降至4.75億元。

此次主板IPO,興欣新材“胃口”變大,擬募資5.5億元,其中增加了一個募投項目,即“8800t/a哌嗪系列產品、74600t/a重金屬螯合劑、1000t/a雙嗎啉基乙基醚項目”,擬投入募資額1.69億元。

針對公司新增“8800t/a哌嗪系列產品、74600t/a重金屬螯合劑、1000t/a雙嗎啉基乙基醚項目”的原因,興欣新材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主要系因為公司擬進一步提升自產六八哌嗪的能力,加強公司自身原材料的保障能力,提升公司供應鏈的穩定性。

而對于公司三度IPO募資額發生變化的情況,興欣新材方面也進行了回應,稱主要有三點因素,第一公司對原有募投項目“年產14000噸環保類溶劑產品及5250噸聚氨酯發泡劑項目”進行了先行投入,減少了該項目的投資額;第二,公司新增“8800t/a哌嗪系列產品、74600t/a重金屬螯合劑、1000t/a雙嗎啉基乙基醚項目”也是公司募資額增多的原因;第三,公司根據業務發展需要調整了補充流動資金規模。

根據興欣新材主板IPO招股書,公司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募資額增至1.52億元。投融資專家許小恒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IPO公司短期內募投項目以及募資額出現變化,會讓市場質疑公司募投項目制定的是否審慎。

財務數據顯示,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興欣新材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02億元、3.11億元、3.74億元、2.09億元;對應實現歸屬凈利潤分別約為6174.25萬元、5982.01萬元、5127.62萬元、4204.38萬元。不難看出,若以整年度來看,報告期內,興欣新材實現歸屬凈利潤逐年走低。

獨立經濟學家王赤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凈利波動或不斷下滑是監管層關注的重點,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原因恐需要企業說明,是行業因素還是自身經營導致,這是重點。(記者 馬換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