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財聯社時評】德國加碼新能源意義大,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百花齊放”

(原標題:【財聯社時評】德國加碼新能源意義大,我們堅持因地制宜“百花齊放”)

昨日光伏領域傳來大消息。有報道稱,德國日前提出了一份新的立法草案,擬將100%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大幅提前至2035年,比此前目標提前15年。德國還提出,2035年前可再生能源裝機規劃由各部委投票表決,其中光伏新增裝機從2022年的7千兆瓦逐步增加到2028年的20千兆瓦。據悉,德國經濟部在草案中將陸上風能和太陽能設施的發電能力提高三倍左右,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將增加一倍以上。預計德國陸上風力發電能力將從今年的3千兆瓦增加到2027年的10千兆瓦。

德國為何突然加速新能源的發展?核心原因顯然是,作為世界工業強國,德國的電力、天然氣等能源供給對國外的依賴度較高,近期的歐洲局勢也增大了其對能源安全的擔憂。因此下定決心發展光伏、風電,擺脫對油氣資源的依賴是很現實的考慮。從歷史來看,德國也一直是新能源、氣候保護的堅定擁護者,此前就宣布因為安全因素將廢除核電。在這樣的背景下,光伏、風電也是德國當下為數不多的選擇。

昨日市場上有聲音認為,德國在光伏和風電領域的政策大提速對國內相關產業會有激勵作用,國內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進程將再次提速,相關板塊上這種情緒表現的也很充分。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邏輯,但過于樂觀、也過于簡單化了,我國的能源供給結構和地大物博的國情決定了不可能在光伏、風電領域“揠苗助長”。在發展新能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會從實際情況出發,按照自己的步驟穩步邁進。

為何這么說?因為德國的國土面積和云南省差不多,而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兩者的體量不可同日而語。從供給穩定性的角度,盡管光伏尤其是風電受氣候影響較大,但支撐德國這樣體量的能源需求還是有可能的。中國的情況則顯然不同,14億人口大國每天所需要的能源供給要遠超德國,由于富煤少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我國2021年的火力發電量為57702.7億千瓦時,增長8.4%,占到全社會發電量的71.13%。而風力發電全國占比升為6.99%,太陽能發電占比2.26%,兩者相加不到一成。盡管看上去風電、光伏還有廣泛的發展空間,但當前風電的不穩定性、光伏發電轉換效率低的技術難點還沒得到徹底解決,應用空間是有明顯限制的。

此外,我國南北的地域、氣候差異,也決定了不可能每個省份都具備發展光伏、風電的條件。當前風電還是以東北、西北地區為主,光伏發電顯然更適合日照時間長的省份。在遠距離電力輸送導致的損耗問題還是世界性難題的情況下,如果不考慮各省實際情況,一窩蜂的“大干快上”會造成資源的浪費,滋生更多社會問題。前些年四川省發文嚴控天然林地建風電場項目,去年河南靈寶市、河北隆堯縣、廣東韶關市、湖南常德市等多個地區叫停光伏項目備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筆者認為,中國的能源革命遠比很多人想的要更加復雜。新能源固然是全球大趨勢,光伏、風電也有其顯著優點,但中國絕不可能過于依賴于某一種新的能源。長期來看,火力發電穩中有退,水電、核電、光伏、風能“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格局才是王道。當然,我們也希望光伏、風電和大規模儲能的技術突破來得更快一些,在拉動經濟發展、加快能源轉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也讓從業者和投資者分享到更多發展紅利。

關鍵詞: 百花齊放 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