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饰良建材有限公司

漲價!漲價!四大龍頭集體宣布 “一哥”股價已反彈55%

無機化工重要顏料鈦白粉,在低迷大半年后,迎來集體漲價!


(資料圖片)

2月1日晚,繼前一日的龍佰集團和惠云鈦業后,行業另外兩大龍頭中核鈦白和金浦鈦業同時公告,上調公司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四家企業步調一致,均對國內客戶上調1000元人民幣/噸,國際客戶上調150美元/噸。

受此影響,2月1日鈦白粉相關個股集體大漲,板塊漲幅超4%居全市場前列,其中“一哥”龍佰集團漲幅達到8.49%,自去年10月底以來則已大幅反彈超50%。

此次行業頭部公司集體漲價是趨勢性拐點還是短期行為?分析認為,未來伴隨地產扶持政策的穩步推進與宏觀經濟的逐步復蘇,鈦白粉下游需求或將迎來改善,其價格也有望企穩反彈。

又見鈦白粉企業集體漲價

鈦白粉企業調價步調向來比較一致,時隔大半年后,又見行業頭部公司集體漲價。

1月31日晚,行業體量第一的龍佰集團率先公告,根據國內國際鈦白粉市場情況,經龍佰集團價格委員會研究決定,自2023年2月1日起,公司各型號鈦白粉(包括硫酸法鈦白粉、氯化法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1000元人民幣/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50美元/噸。

公司稱,將密切跟蹤鈦白粉價格的走勢及供需情況的變化,及時做好公司產品的調價工作。本次產品價格的調整,對公司整體業績提升將產生積極影響。

隨后惠云鈦業也公告,自2023年2月2日起,在現有鈦白粉銷售價格基礎上,調整公司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其中:國內各類客戶銷售價格上調1000元人民幣/噸,國際各類客戶出口價格上調150美元/噸。

到2月1日晚,中核鈦白和金浦鈦業也紛紛公告要調價。前者自2023年2月2日起,全面上調公司各型號鈦白粉銷售價格,國內客戶銷售價格上調1000元人民幣/噸,國際客戶銷售價格上調150美元/噸。后者自2023年2月1日起,銳鈦型和金紅石型鈦白粉銷售價格也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1000元人民幣/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50美元/噸。

受利好消息刺激,2月1日鈦白粉概念股集體大幅上漲。截至收盤,龍佰集團漲8.49%、中核鈦白漲8.07%,安寧股份漲5.85%,惠云鈦業漲4.19%,釩鈦股份、金浦鈦業、天原股份張超3.5%,板塊漲幅超過4%。自去年10月24日以來,龍佰集團從14.57元/股啟動,至目前的22.61元/股,已經大幅反彈55%。

是反彈還是反轉?

鈦白粉是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工顏料,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鈦白粉的生產工藝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工藝路線,在涂料、油墨、造紙、塑料橡膠、化纖、陶瓷等工業中有重要用途。由于下游需求有限,鈦白粉自去年6月以來,處于持續下跌狀態。

卓創資訊數據顯示,江蘇市場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自2022年6月的19900元/噸,下跌至15000元/噸,降價幅度超22%。根據百川資訊,目前國內金紅石型鈦白粉價格在1.47-1.55 萬元/噸。即便是行業“一哥”,龍佰集團的鈦白粉出廠價自去年7月以來也多次下調,其中硫酸法金紅石型鈦白粉從22000元/噸來到17000元/噸附近。

但銷售價格持續走低的同時,原材料鈦精礦價格卻較高,部分鈦白粉企業已經沒有利潤。

金浦鈦業1月15日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凈虧損1.4-1.66億元,同比下降255%-230%;扣非凈利潤虧損1.86-1.61億元,同比下降290%-265%。

金浦鈦業表示,2022年鈦白粉主要原料鈦礦價格高位運行,天然氣采購價格大幅上漲,導致鈦白粉生產成本大幅上升,而2022年三季度以來鈦白粉市場呈下跌走勢,7-12月鈦白粉價格持續下滑,公司產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另外,國內市場受房地產行業影響,需求疲軟,公司主要客戶市場為長三角地區,受二季度疫情影響延續,2022年下半年需求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惠云鈦業1月20日也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00萬元-1500萬元,同比下降92.38%—94.92 %。其稱,2022年受疫情反復、宏觀經濟下行及房地產政策等因素影響,鈦白粉下游市場需求疲弱,銷售價格下行;主要原材料及天然氣價格處于高位,特別是硫磺價格階段性暴漲,以上綜合因素對公司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而此次的集體漲價是趨勢性拐點還是短期反彈呢?

方正證券最新研報指出,2023年,整體經濟環境趨勢回暖,疊加政策、防疫放松等多方利好,下游需求有望觸底回升,行業或將逐漸復蘇。開源證券亦稱,雖然當前國內鈦白粉行業景氣度處于低谷,但未來伴隨地產扶持政策的穩步推進與宏觀經濟的逐步復蘇,鈦白粉下游需求或將迎來改善,其價格也有望企穩反彈。

化工交易平臺有料網分析師則認為,“預計本月鈦白粉市場主流商談成交價格或有向弱調整可能,價格重心圍繞在14900元/噸附近,商談參考區間仍預計在14000-15300元/噸。2月份來看,下游需求的弱勢情況基本持續,實際生產端開工負荷卻在提升,這樣生產端相對過剩的情況下,部分廠家或將在成交環節繼續執行低價出單。不同型號之間需求狀況的差異使得市場價差拉大。市場均價或因市場低價增多而有所下調。”

關鍵詞: